快點來登入喔~!!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270.第267章 佩德羅
  第267章 佩德羅

  11月17日,完成了第四次空間站7日旅遊航班的團結號航天飛機帶著4名外國富豪和2名本國富豪返回。

  五名將在12月上太空的航天局研究員站在新遠發射場的塔樓裡,全程看到了團結號航天飛機以極其平緩的姿態降落,在地面滑行了3800米左右停下。

  這一次任務與之前有很大不同,新遠第一次嘗試用自動駕駛系統接管降落而非駕駛員手動操控。

  試驗相當成功,團結號的返回路線都是程序自動計算,地面挑不出任何毛病,這意味著團結號的安全系數更高了。

  發射管理局的黃局長笑嘻嘻地說道:
  “天宮進修班的學員們,團結號整備完的下一次發射可就是你們了喲。”

  因為名義上是太空學習,所以現在內部都管每年的進修名額叫做天宮空間站的進修班學員,也沒人覺得有什麽不妥。

  經過有計劃的訓練,五名專家雖然年齡和身體狀況都不是完美,但也符合條件,可以進行發射任務。

  其余四人都有些喜不自勝的意味,只有何倘有些悲苦。

  唐偉天知道是為什麽,就在前天,長征六號甲芯一級低空垂直降落試驗失敗,炸了一枚芯級。

  長征六號甲是長征六號的衍生發展型號,原世界線設計是芯級兩台YF100發動機加上四枚120噸推力的固體火箭助推器,700公裡SSO軌道運力4.5噸左右。

  現在沒必要了,新·長征八號的SSO運力就與老長征六號甲持平,還是可回收,所以長征六號甲的構型自然也發生了改變。

  LEO運力10噸到25噸由長征八號、七號覆蓋,2噸以下的小型火箭是長征六號,所以2到10噸的區間是空白區,沒有廉價的可重複使用火箭。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航天局決定在長征六號基礎上發展一款近地軌道運力7到8噸左右的中型單箭體可回收火箭,承接研製任務的依然是六院。

  何倘經過謹慎思考以及對於未來的火箭回收技術預研,大膽地決定發展芯一級使用三台YF100K,LEO運力在8噸左右的長征六號甲火箭。

  三台YF100K能輸出390噸的地面推力,二級發動機為一台YF115B發動機,三級使用一台YF50毒發,起飛質量288噸,內陸回收運力6.9噸,海上或者瓊州回收運力8噸。

  設計不是最優,但是最便宜,箭體依然是全箭3.35米,沒有新技術。

  唯一特殊的就是芯一級擠下了三台YF100K,對回收控制系統要求更高,所以先造了一枚芯一級進行1000米低空懸停以及回收測試。

  這與未來長征九號的回收發動機布局和數目相同,相當於為以後做準備,同時增加技術庫的資料。

  降落倒是一次成功,結果不知道為什麽落地十幾秒後突然起火,引燃了剩余的燃料發生爆炸。

  試驗只能算作失敗,初步調查結果是底部管線太擁擠被振裂,但長六箭體就這麽大所以要解決也有點麻煩。

  何倘:心累~
  哦,還有依然處於研發中的“筷子”回收技術,也就是夾持格柵舵回收,炸了兩枚長征六號改的驗證箭體,第三枚準備趕在年底前再試一次。

  航天局因為經費的暴漲思路也發生了轉變,對於測試火箭的成功率看得比較寬容,反正長六造起來也不貴,炸就炸吧。

  長征六號現在也有生產線了,今年的發射次數已經達到了七枚22次,1次陸上回收失敗箭體出現裂紋,1次海上回收失敗,其余均取得原成功,而新遠一號系列今年的發射次數才16次。

  後者承接的國外任務較多,幫沙漠那一片國家發射了不少小衛星,相反國內的大部分科學任務都被長六吃下了。

  SpecaX的獵鷹9號拔得頭籌,截止到目前承接了29次發射任務,很多歐洲國家都選擇了相比之下廉價且那啥正確的獵鷹9,同時ISS還用獵鷹9發射了一次補給任務。

  受沃爾夫條款限制,國內的商業發射任務只能局限於亞洲這一塊,但也不少,暫時能接受。
    不管怎麽說,長征六號以及在研改進型號依然是航天局最成功的可回收火箭系列,何倘的前途還是一片光明的。

  一院的空間推進技術專家沈祚舟想活躍一下氣氛:
  “剩下20天我們都暫停工作進行訓練和休息,不如找點事做?天問計劃應該會通過,火星大氣往返飛行器應該是給六院的吧?乾脆研究研究?”

  航發委這幾天又在開小會,討論載人登陸火星的長期計劃任務,暫時被命名為天問系列計劃。

  在中後期任務中,暫時的想法是由六院和四院承接在火星表面和火星近地軌道飛船之間往返的可重複使用大氣往返飛行器研製工作。

  幾個人互相對視一眼,他們五個人一個箭體設計總師,一個發動機總師,三個航天器設計總師,差不多夠了。

  “0.38G重力,那隨便要把5噸有效載荷運到軌道吧?”

  “多少個座位?3座夠了吧。”

  “要有基礎的地面維生設施吧,還可以作為地表的快速機動工具……”

  ……

  “Dream Chaser block1-Falcon-9 MISSON READY!”

  “The assembly is in good condition and ready to launch.”

  “Countdown 30 minutes.”

  “……”

  肯尼迪航天發射中心,全狀態的追夢者一號安裝在一枚經過2次成功回收任務的獵鷹9號火箭上,液氧帶來的極低溫讓後者的箭體表面布滿白霜。

  經過了近1個月的重新整備,現在的這架追夢者B1航天飛機已經完全滿足載人要求並已經獲得NACA的載人許可證,搭載了4個昂貴的假人,準備進行載人飛行前的最後一次試射。

  在發射中心裡,西班牙宇航員佩德羅·迪克眯著眼望向包裹追夢者的巨大整流罩。

  由於采用了更多的先進技術,追夢者的整備時間也能縮短到半個月以內,和獵鷹9號差不多,所以下一次有人任務的發射時間是12月。

  首次載人飛行將搭載3名宇航員,NACA工程師和職業宇航員一名,西班牙宇航員佩德羅迪克。

  後者的經驗最豐富,被選定為指令長。

  “佩德羅,感覺怎麽樣?你要駕駛航天飛機了,這可比聯盟飛船帶勁得多。”

  “你不是阿美人,卻是第一個駕駛她的宇航員,這就是我們對待盟友的態度。”

  發射中心的官員和佩德羅閑聊,但後者只是勉強擠出笑容。

  在這兒給我扯什麽盟友態度,歐空局總共就3個名額,繞月名額1個,後續登陸名額2個,哪裡輪得到西班牙這樣的邊緣國家,肯定沒他的份,所以NACA才讓他來駕駛追夢者以作為“補償”。

  該死的揚基佬,總想著壓榨老歐洲,伱們以為歐空局是印度那樣的弱雞嗎?
  佩德羅在心中破口大罵,同時祈禱著歐空局的塞勒涅計劃早點通過,別白白給阿美佬打工。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