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375.第371章 喝茶
  第371章 喝茶
  世界的幾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理論上最強的當屬國際合作主導的ITER,意圖匯集全世界最強的力量向可控核聚變發起進攻。

  然而“國際”究竟是哪些國家自然不用說,華國試圖加入進去,但發現自己一樣是被當作錢袋子後就調轉方向,開始支持國內自主的EAST項目。

  EAST始於2003年,截止到林炬穿越前應當是世界最一流乃至最先進的可控核聚變試驗裝置,徽省的科學院已經宣布將在2035年實現商業應用。

  不管EAST能不能走通,但作為有數的先進核聚變研究裝置科學含量沒得說,能參與進去也不見得虧。

  至於粒子加速器林炬知道在2020年後國家提出了好幾個大型粒子加速器計劃,每一個都超越了LHC,但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遲遲沒有開工。

  不過這至少說明在經濟發展起來後國家是不排斥興建這種大型科學設施的,只要時機得當,推一把應該也有實現的可能。

  林炬:“EAST現在是全世界最好的可控核聚變裝置,我覺得如果讓程工過去還需要點加碼。

  從這本書裡面能不能找到不過於震動,但又有足夠份量的理論成果?”

  程南開:“……”

  葉長思:“也許會有,其實沒有實驗的輔助這可能更接近於猜想,但應該是夠的,需要一點時間。

  也不是非要小程過去,只需要能夠獲得一些EAST運行時的實際數據就夠了,有這些數據我們再根據未來的知識構建起完善的可控核聚變模型,以後開展工作時就會輕松得多。”

  ……

  “YF90燃氣發生器在長安試車成功,總師透露樣機已經進入製造階段。”

  周青峰看到了被轉載的最新帖子下意識就要回復,但卻在摸到鍵盤的時候硬生生止住,垂頭喪氣地離開凳子。

  他還記得那是一個平凡的下午,已經兩天沒有和“一路風光”聊天的自己望著夕陽下的雲朵胡思亂想,連交換生黃小濱說她媽媽要給他過生日都忽略了過去。

  正在周青峰神遊天外的時候,教導主任和兩個穿著灰色正裝的人走進教室,將這個初中生帶上了車。

  年紀輕輕的周青峰第一次領教到了神出鬼沒的安全局辦事風格,在一片迷茫中坐到審訊椅上後,對面的老阿姨一句話就讓他破防了。

  “周青峰,你是否和一名QQ昵稱叫做‘一路風光’的人有過交往?”

  周青峰茫然點頭。

  “那你知不知道,跟你聊天的是一名IAA間諜,從伱口中知道了大量的機密?”

  目瞪口呆的周青峰面前被放了一份資料,沒有被銬住的他拿起一看,最先映入眼睛的是“牛愛花”三個字。

  牛愛花?牛愛花?!

  作為早早混跡航天軍事論壇的“Z神”,他自然也知道什麽叫做“50W”,很快就明白自己做了什麽。

  當即如遭雷擊的周青峰毫無抵抗的想法,而安全局也沒想給對一個初中生怎麽樣,只是想給這個臭小子長長記性。

  他們將周青峰與牛愛花所有的聊天記錄全部打印出來,詢問了每一句話是否是周青峰本人回復,並要求他在每一條後面寫上當時的心理活動並且簽字畫押。

  要知道這些聊天記錄裡可有很多牛愛花精心拋出的曖昧手段,周青峰根本不敢在這裡說謊,不得不按照安全局的要求來。

  當厚厚的筆錄寫完時,周青峰已經將厚實的運動鞋墊摳出了兩個大洞。
    但這還不是極限,他偷拍的牛愛花照片也被拿出來要求闡述當天的所有細節,很難想象對於一個十二歲的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陰影。

  在又挨了老頭子的一頓狠訓之後,周青峰已經被剝奪了網絡發言權,“Z神”的所有帖子都被刪除,從此只能網上衝浪卻不能發任何回復。

  光是這樣周青峰就夠難受了,更難受的是他還知道了牛愛花是黃小濱的媽媽……

  每天都要生無可戀一次的周青峰不合年齡地歎了口氣,繼續瀏覽起論壇的帖子。

  在新遠搶風頭的時候航天局也沒落下,成果也開始不斷湧出。

  220噸級氫氧發動機的燃氣發生器已經製造成功,這算是發動機的核心部件之一,說明即將進入樣機試製階段。

  只不過因為YF77的糟糕表現,周青峰並不覺得YF90能很快成功,相反他覺得YF135前景更好。

  作為YF130的拆分增壓單燃燒室版本,YF135的消息甚至比YF90還要少,六院在發猛力研究成功YF130之後似乎就忘記了YF135。

  當然事實並不是如此。

  長安,火箭發動機制造基地。

  試車台上的兩個工位之一被一台體積只能算中等的發動機佔用,在它的燃燒室開始冒出白霧幾秒鍾後,亮橘色的尾焰從噴管中爆發出來,產生了一連串的馬赫環。

  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僅憑腳下的振動,就知道它產生的推力約莫300多噸左右,這和預期的數據應該相差不大。

  正在試車的,自然就是航天局下一代可複用大推力火箭發動機——YF135。

  360噸級單燃燒室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新長征五號、長征九號的預備動力,廉價而可靠的可複用火箭動力。

  這是第一台用於點火測試的樣機,雖然搖擺系統和管路設計還不能支持可複用,但至少推力是達標的。

  YF130雖然技術平平,但卻讓六院擁有了真正的巨型火箭發動機設計製造能力,YF135的進度比想象中快得多,增加燃燒室壓力也沒有出現想象中的不可靠。

  發動機很順利,但是和它配套的長征五號和長征十號開發卻遇到了點麻煩。

  問題出在箭體,首先是長征五號,它的六米直徑箭體能塞下七台YF135,但在做樣箭灌水搖擺測試時卻發現因為高度過高強度有些不夠,而且七台YF135的2600噸推力也太大了,造成的震顫恐怕不小。

  長征九號也差不多,11米直徑箭體還要回收,起飛推力預計超過一萬噸,一院試製了部分箭體,也覺得不太靠譜。

  解決方案有兩個:加強箭體、或者加大直徑。

  前者不用說,如果是後者,長征五號的箭體直徑要從6米擴大到7米,九號的箭體從11米擴大到12米,這樣自然就能降低火箭高度,也增強了抗振動能力,技術上的問題也不算大。

  但是,兩種方案都會使火箭的成本上升,箭體直徑更改,生產設備也得調整,長征五號一級的高度還會降低約20米,箭體結構幾乎要推倒重來。

  技術上都可行,但兩條解決方案的成本增加問題都很讓人頭疼。

  好在長征五號的預計首飛日期是在2020年前,還有一些糾結的時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