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第522章 試爆
  第522章 試爆
  在曙光、天幕計劃都開局順利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後,雄心勃勃的火星計劃就成了航天人追逐的下一個目標,立即開始了對之前“天問”系列計劃的擴充。

  之前的天問一號到四號四個火星車依然不變,並且已經規劃好了搭載的科學載荷已經進入製造階段,有著很充裕的時間。

  然後在最近的一次例會上,有人提出了開展天問二五號任務。

  這個任務的提出分別基於三項已經有眉目的技術:人形機器人、全自動燃料合成系統、以及“九章”號飛船。

  首先是在冰天雪地裡為月球做驗證的十幾台模塊化自走設備,他們在程序設定下盡可能模擬月球工況,甚至需要定期被灑上模擬的月塵,全方位地進行驗證工作。

  到現在為止試驗都非常成功,所有設備工作良好,氫氧、甲烷合成量也完全達標。

  而這套系統只需要一點點細微的改進就能在火星上工作,所以也可以算是火星基地建設的進度增加了一點。

  然後一直偷偷摸摸在月球上活動的“14”機器人,實際上在決定曙光三號飛船上它時地面是有些擔心的。

  畢竟“14”的實質就是改造的二號機器人套個簡陋的宇航服,臨時拚湊出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然而它至今都還在月球上活蹦亂跳,積極地進行著探索。

  14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阿爾忒彌斯二號墜毀地點的溶洞信息,和一台探索者一起進行著考察,後者經過了它的改裝可以用其搭載的同位素電池為自己充電,已經探索了長度十幾公裡、最深150米的溶洞,發回了很多珍貴的數據。

  既然趕鴨子上架的14都能夠工作地這麽好,相比月球更加“溫和”的火星上是不是就能夠更大規模地使用機器人呢?

  所以五號任務就是將10台以上機器人和至少50噸重,包含了燃料製取3D打印等多種功能的設備送到火星表面,實現讓機器人在漫長的幾年裡建設火星前哨和積攢物資,減小載人探索的準備工作。

  運載工具都考慮好了,就用XH40,但把最大起飛質量也限制在200噸,這樣在其他設計不變的情況下依然能有60噸上下行運力,足夠裝下所需的設備和機器人。

  這剛好可以被新遠四號火箭打到火星去並且安全降落,還能有一次攜帶一點點載荷的再入軌能力,未來登陸火星的飛船如果出現故障,這艘飛船在添加燃料後還能繼續把人送上去。

  天問五號計劃是能夠在窗口期之前完成準備的,所需要的要麽是已經有的,要麽是馬上搞定的,可行性很不小。

  但這也意味著任務成本的大幅度上升,還有就是風險問題。

  現在國內可還沒進行過一次成功的火星任務呢,壓根就沒有探測器摸到火星軌道過,一上來就玩這麽大,失敗了怎麽辦?
  航發委現在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如果要執行,那麽五號計劃就得馬上開始準備才來得及,拖一拖就超窗口期了,需要盡快做出決定。

  佘院士的內心還是反對意見佔了上風,五號任務的提出已經說明航發委內部很多人已經產生了“大乾快上”“一步登天”的思想,這種思潮佔上風的後果他很清楚,壓一壓不是壞事。

  而且現在自家已經足夠領先,在他看來沒有必要去趕這一次,2020年不還有一次窗口期麽!
  第三次窗口期2022距離現在都才5年呢,華國航天在登月五年後實現登火已經夠快了,他相信阿美至少需要10年時間。

  至於林炬的意見他想都不用想,航發委的那些激進派只是放出風聲他就飛了過來,態度已經相當明顯了。

  或許是因為騰雲工程在謝廖夫許諾期限內首飛成功,佘院士感覺“老航天”以後將越來越少了。

  ……

  江戶。

  IAEA專家組下榻的酒店外傳來了嘈雜的聲音,正在吃早餐的托馬爾索夫掀開窗簾,就看到一大群人正舉著宣傳牌從馬路上走過。

  他們喊的內容以及標語托馬爾索夫都無法辨認不清楚,但他勉強能夠看到人群最前方大宣傳牌上的圖畫,上面似乎畫了一架飛機,然後又有個紅色的大叉。

  他招來了服務生說了幾句,後者馬上小跑了出去,過了會回來在托馬爾索夫耳邊說了什麽,後者愣了一下然後發出了瘮人的笑聲。
    其他人紛紛側目過來,離他最近的周院士好奇地問道:

  “發生了什麽?”

  托馬爾索夫笑得前仰後合,然後捂著肚子說道:

  “周,你知道他們在抗議什麽嗎,他們在抗議空天飛機!”

  “什麽?為什麽要抗議空天飛機?”

  “因為他們認為一個多月前飛過去的那架就是騰雲,所以空天飛機是造成所有混亂的源頭,必須向島國賠償以後才能飛行。”

  “……”

  周院士也被這奇葩理由驚到說不出話來,這都是什麽腦回路。

  他最後將這歸結於島國人精神可能本來就不正常,甩到腦後說起了正事。

  “尤裡,你們的運算結果如何?”

  “哦,我想應該沒多少錯誤,15到20萬噸當量是很合適的。”

  這和自己的計算一樣,周院士點點頭道:
  “那就這樣吧,盡快讓官方公布,我們第一階段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他和托馬爾索夫談的是準備在富島使用的第一顆空爆氫彈,主要是起驗證作用,當量夠用就行。

  氫彈到底能不能有效清理核輻射現在也只是個可能的猜想,而且清理方式也有很多種,目前認為可行的有兩種:一是超大當量二相氫彈的高能促使輻射殘留釋放能力衰變;而是使用中子彈,用中子流轟擊輻射殘留使其衰變。

  兩種方案只需要一次試驗就夠,畢竟二相氫彈也是能夠產生中子射流的。

  並且隨著研究的深入,專家們已經差不多能確定清理效果的極限:短期內輻射值上升至空爆前的10%,但氫彈產生的輻射一到兩年就會迅速衰減到人類能接受的閾值,至少能夠降低85%以上的汙染,技術方案可行度已經能夠支持展開具體試驗。

  不過事實上在專家團表示將用氫彈清理輻射時島國政府表現出了極其強烈的反對,但又不敢聲張,因為在中山鳩二詢問約翰意見時,對方的回答是“要相信專家的判斷”。

  相信個鬼!

  這些天專家團一直受到了最高等級的款待,不僅住最好的豪華酒店還有專人服務,就為了能讓他們改變主意。

  表面上專家團是來者不拒,似乎也停止了考察工作,但實際上是在匯總資料發回自己國內進行模型計算。

  IAEA的此次行動目的明確,怎麽可能就輕易收買幾位專家。

   忙完了,明日開始增加碼量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