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科技強國從升級鏡頭開始》147.第146章 塵封的記憶
  第146章 塵封的記憶

  “臥槽,你出相機就出相機吧,幹嘛連FE卡口的鏡頭都不賣了?”

  “剛剛康老板都說了,他們也是被迫無奈,盲猜索霓不給卡口授權,沒辦法實現自動對焦吧。”

  “老子的A7M3才剛買不到一個月,手上就一支大秦光學的50定,你讓我以後怎麽辦?”

  “趕緊鹹魚出了吧,早出早輕松!晚了說不定價格直接跳水了。”

  “可以去鹹魚看看有沒有大秦的二手鏡頭。”

  “去鹹魚看個寂寞,大秦的鏡頭都被他們自己回收了,剩下的都留著等置換,而且現在其他卡口都絕版了,估計更沒人拿出來賣了。”

  “大秦光學這波有點狠啊,他們和三巨頭打架,受傷的是我們用戶啊!”

  “也不能這麽說吧,人家又沒拿著刀逼你要換門,只不過以前給的福利,現在不給了而已。”

  “之前都嚷嚷著想要國貨相機,現在有了,又在糾結有沒有必要衝了,對此我只能說:其實俺也一樣!”

  “不是不想支持國貨,主要是囊中羞射,禁不起換門的折騰。翻口袋.gif”

  “扯淡吧伱們,賣掉一台M3機身,就能買一套大秦了,有什麽禁不起折騰的?”

  “估計還是瞧不起大秦光學,覺得不值得吧!”

  “還是先觀望觀望,萬一說得很好聽,什麽專業全畫幅相機,實際上和小蟻一個貨色,還賣這麽貴怎麽辦?”

  “……”

  雖然康馳沒有看到直播彈幕,但他大概也能猜到,此刻觀眾肯定已經產生了群體分化,正在進行激烈的討論甚至罵戰。

  甚至大部分人,可能都會因此對大秦光學感到不滿,站在了質疑大秦光學的那一邊。

  這種情形,是早就可以預料到的。

  在大秦光學的月度總結會議上,康馳也曾經多次強調過一件事。

  相機市場是一個需要精耕的市場,需要循序漸進慢慢來,哪怕他們造出了再牛逼的產品,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直接就把市場搶過來。

  畢竟這是一個已經被小本子壟斷,精耕了數十年的自留地。

  在發布會之前,康馳也給大秦光學的管理層打了預防針,

  認為今晚的發布會可能會有不小的影響力,但後續的實際銷量,或許不見得有多火爆。

  因為他們目前積累的口碑,都是在鏡頭領域的,

  用戶對他們的信任和情感,還不足以支撐他們直接就拋棄手中的相機,改變陣營。

  所以大秦光學接下來的目標群體,其實只有三類,

  首先是剛好準備買相機的新用戶,而且還只是普通用戶。

  其次則是一直想要買相機,但卻被它高昂價格給勸退的。

  最後是手上的相機,已經是快被時代淘汰,有更新換代需求的。

  至於那些壓根不差錢的發燒友和收藏黨,
  則完全不用去考慮,只要產品一上架,第一批搶的就是他們。

  總之只要能抓住前面三種人,大秦光學就可能可以在接下來的兩三年時間,慢慢地把這個市場徹底搶回來。

  同時通過大秦光學的價格優勢,也很有可能把相機這個有些沒落的市場,給重新做大。

  對於普通人來說,數碼相機或許不像手機那樣,是生活的必需品。

  它無非就是讓記錄生活的方式,更加精彩和多元,發朋友圈的照片更有逼格,提高一點生活的品質。

  而為此付出的代價,卻高得離譜。

  甚至有點像奢侈品。

  但如果一台全畫幅專業相機和鏡頭的價格,加起來也才和一部貴點的手機差不多,
  那相機的消費群體,肯定會進一步擴大。

  不說別的,大部分喜歡旅遊的,其實都想更好地記錄自己旅行的回憶。

  光是這個龐大的群體,就可能挖掘出很多新用戶。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大秦光學能夠通過武安,建立起不錯的用戶口碑,
  不然光是便宜也沒卵用。

  在公布完相機的售價後,康馳停頓了片刻,然後緩緩地重新開口道:“接下來,我想通過一段記錄片,和大家一起回顧一段歷史。”

  隨著康馳有些低沉的語氣,大屏幕上便開始播放起了一部記錄片。

  伴隨著紀錄片的旁白,一段塵封已久的華國相機發展史,開始徐徐向觀眾們展開……

  提起國產相機品牌,年齡稍微大點的,或許還能隱約想起海鷗、鳳凰之類的老古董品牌。

  那時的相機,基本都還是膠片機,需要往裡面裝小膠卷,拍完後還得把膠片送到照相館衝洗,等上個幾天才能看到照片。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外的相機品牌開始進入華國市場,
  這些物美價廉的洋貨,立即就對國產相機造成了巨大衝擊,大部分國內的相機廠都開始賣不動貨,接著就是倒閉潮。

  但像海鷗、鳳凰等幾家比較大的國產品牌,其實依然還吊著一口氣的。

  直到數碼相機的出現,把這口氣也徹底掐斷了。
    1981年,索霓發明了世界首台電子靜物照相機“馬維卡”,它當時的分辨率只有27.9萬像素,
  但隨著芯片產業的發展,相機傳感器的性能也越來越強,
  到了2000年,主流數碼相機的像素,就已經達到了300萬像素。

  這些成像好、操作方便,使用成本還特別低的數碼相機,不但拍出來能立即回放,後期還可以用電腦進行編輯,迅速就把膠片機給淘汰了。

  而芯片製造業,又一直是華國的短板,國內根本就造不出像樣的cmos傳感器。

  後來海鷗在1998年,通過從小本子那裡買到的一些低端傳感器,成功造出了國內第一台名為DC-33的數碼相機,
  但它的像素,只有可憐的30萬,
  銷量可想而知了。

  在此之後,海鷗又進行了多次嘗試,
  但由於缺乏數碼機的製造經驗,又淪為了低端相機組裝廠,喪失了成本優勢,海鷗最終也只能和鳳凰等相機品牌一樣,停產的停產,倒閉的倒閉。

  後來海鷗還經過了幾次公司改製和易手,產權已經私有化了,

  雖然商標還在,但卻成了家複古玩具的經銷商……

  廠區建築也變成了寫字樓,租給別的公司了。

  在海鷗鳳凰這些老牌相機廠,落沒之後的的十幾年裡,索霓等島國巨頭在數碼相機領域,構築起了高高的技術壁壘,幾乎就成了國內企業家投資的禁忌區。

  不過在16年的時候,這個格局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波瀾。

  那就是小蜜推出了一款小蟻微單。

  眾所周知,小蜜其實就是一家組裝廠和貼牌廠,

  而這款采用索霓IMX269傳感器的小蟻M1,其實也是組裝貨,

  雖然它打著的旗號,是第一台國產微單相機,但其實它的本意,壓根就不是扛下國產大旗。

  它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利用國外廠商研發的零件進行組裝,然後通過賣情懷的營銷手法,賺一波快錢。

  當然,如果有人覺得在富士康組裝的平果,也算是國產手機的話,那某種意義上來說,小蟻M1也確實是國產的……

  其實這個3/4畫幅的國產微單,無論到底是不是國產的,它尷尬的定位就注定了,他們和當初垂死掙扎的海鷗一樣,
  雖然價格也挺便宜的,剛發布的時候機身只要2199,為此還引起過不小的轟動,但它除了拍大特寫的景深感,有點單反的味道,其它大部分情況拍出來的畫質,甚至還不如鏡頭好點的手機,在專業市場上壓根沒有任何競爭力。

  再加上對焦、連拍穩定性,防抖等性能全面拉胯,火了一段時間後就基本銷聲匿跡了,價格也是大跳水,在二手市場甚至只要幾百塊錢就能買到。

  畢竟索霓既然敢把傳感器賣給他們,那肯定就是不怕他們翻出多大的浪花,

  反正哪怕銷量爆了,吃肉的也是他們索霓。

  其實說句不好聽的,小蟻微單的本質就是一款玩具相機,只能成為少數預算實在有限,又想過過相機手癮的用戶,

  當時廠商剛發布的時候,到處寄給數碼UP主評測,結果人家都懶得要。

  小蟻微單只是個題外話,紀錄片放到海鷗的結局後,其實就已經結束了。

  總之,這段國產相機的發展史,多少令人有些唏噓,

  觀眾們的情緒,也因為這段紀錄片顯得有些低落。

  其實這時候,可能大部分人都以為康馳是在通過這段紀錄片,效仿小蟻微單賣情懷的營銷手段,企圖在發布會的結束語中,給大秦光學的相機賦予“國貨之光”的旗號。

  然而康馳卻突然話鋒一轉,開口道:“這段國產相機的沉重歷史,其實就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史的一個縮影,如果不是芯片受製於人,國產相機其實也不至於淪落至此。”

  “我相信肯定有人會懷疑,大秦光學所謂的自主研發,究竟有多少含金量,裡面的cmos傳感器,到底是買的還是找誰代工的……”

  “而接下來我們要發布的產品,就將揭曉這個答案!”

  觀眾們頓時就懵了。

  竟然還有新品要發布!!?
  所以剛剛那紀錄片,壓根不是發布會結束的主題升華,更不是往自己頭上扣國貨之光的帽子,

  而是新品發布的鋪墊?!!
  鞏佳芸心跳開始加速,忍不住伸長了脖子,目光緊緊地看著舞台上的康馳。

  自己的猜測果然沒錯,
  一台相機,雖然意義非凡,但絕對不至於驚動這麽多重量級領導。

  肯定還有更大的事情發生!
  站在舞台上的康馳對大家笑了笑,然後重重地按下了手中的一個按鈕。

  激昂的背景音樂開始響起,
  只見康馳身後高大的背景屏幕,竟然開始緩緩地往兩邊打開,慢慢露出了舞台後面的場景。

  大家這才驚訝地發現,在這舞台後面,竟然還有另外一個更大的舞台!

  之前雖然也有人注意到了舞台後面的空間挺大的,但都以為那是後台休息區之類的,

  沒想到,裡面竟然另有乾坤。

  只不過此時裡面霧氣彌漫,只能隱隱看到裡面放著一個長方形的大家夥。

  所有人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等待著霧氣消散的那一刻……

  隨著裡面的物品看得越來越清晰,

  現場開始出現小聲的議論聲,然後越來越響……

  第一個人站了起來,第二個,第三個……

  除了少數幾個知情的領導,當現場大部分人都站了起來,目光緊緊地望著舞台上,那個靜靜擺放著的巨大產品後,

  現場突然又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