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科技強國從升級鏡頭開始》第291章 你們發的更有意義
   第291章 你們發的更有意義
  任舟團隊目前主要負責的是粵省號核動力航母的海試,這項工作的重要程度顯然是相當高的。

  而沈首長能在這個節骨眼臨時換帥,把任舟團隊調給康馳用,足以可見這次量子通訊取得的突破,意義及影響之重大了。

  沈首長剛開始聽到這個計劃的時候,第一反應其實是不支持的,在看到康馳也知道通訊是關鍵,並以此作為第一突破口後,才從反對變成了觀望。

  如今通訊技術有了突破,他立馬就轉為全力支持。

  連任舟的本人的意見都還沒征求……

  不過他也相信任舟大概率也會支持這個方向。

  畢竟通訊技術突破後,無人化的戰爭兵器,絕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這種不懼死亡,性能可以完全超出人體極限的東西一旦研發出來,將會徹底顛覆未來的戰爭形式!
  在敲定大方向後,兩位領導就直接起身道:“那我們就不打擾你工作了。”

  康馳點了點頭,然後親自送他們到跑道旁。

  臨走的時候,呂首長猶豫再三,還是忍不住一臉歉意的對康馳說道:“雖然有點多余,但還是想感謝一下你這次的貢獻和犧牲……”

  看到呂首長一臉愧疚的樣子,康馳不禁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製造者:康馳】

  “呃……這算什麽犧牲?”

  “沒事,我真不介意這種小事,比起他們的獎杯,我覺得伱們發的還更有意義,至少拿回去,我爸媽可能還聽過……”

  【物品等級:5】

  呂首長以為康馳是故意裝作不在乎的樣子,而且既然話都說出來了,所以也就說得更明白點:“我知道你們這些學者對諾貝爾獎,其實都有一種瘋狂的執念,而你這個研究成果如果公布出來,那絕對百分之百能拿到諾貝爾獎……”

  他又不需要這玩意來肯定自己,
  而且就算得獎了又怎麽樣?
  他也沒這個膽量過去領獎,
  萬一半路上被人給轟了一炮,可就虧大發了……

  【物品:糾纏量子捕捉器】

  “……”

  而這個‘監獄’的技術,其實就隱藏在量子捕捉器中。

  作為野路子出身的‘科學家’,他對諾貝爾獎這東西還真沒啥執念的。

  目前的糾纏量子捕捉器,對應的其實是漁夫的捕魚工具,在測試的時候,這個魚可以放在網兜裡,但後續的真正應用,肯定還是要把它們轉移到專門看管它們的‘監獄’裡。

  “……”

  “犧牲?什麽犧牲?”

  兩位領導頓時啞然。

  對國家獎項的肯定,簡直比直接肯定他們本人還舒坦!——
  送走領導後,康馳很快就回到了實驗室,開始進入了量子通訊的下一個階段:
  製造出第一塊量子通訊芯片,升級後盡快實現量產。

  痛失諾獎,竟然只是小事?
  不過康馳那句‘你們發的還更有意義’,倒是說到兩個領導的心窩裡去了,隻覺得心裡暖暖的。

  “諾貝爾獎啊。”

  “但是出於國家的利益考慮,只能暫時犧牲一下你的個人利益,委屈你一段時間了,如果你想要什麽補償的話,可以盡管和我說,我一定盡最大的努力幫你爭取!”

  【經驗:0/1350000】

  【物品狀態:完好】

  【解析項目:可解析項】
    【通用經驗:12843464】

  【精通點:85】

  康馳看了眼量子捕捉器,然後點開了解析面板。

  【解析項目:
  維度震蕩模塊結構解析:需要精通點30,

  維度震蕩模塊材料工藝解析:需要精通點30,

  離子阱模塊結構解析:需要精通點15,

  離子阱模塊材料工藝解析:需要精通點15,

  微型光鑷探針模塊結構解析:需要精通點15,

  微型光鑷探針模塊材料工藝解析:需要精通點15
  ……】

  裡面其實就是三個模塊,維度震蕩、離子阱和微型光鑷探針,其中維度震蕩的技術足足需要60點精通點。

  而這種捕捉將來的定位就是‘量子填充裝置’裡的一個部件,像光刻機一樣其實不算是要特別大量生產的,康馳完全沒必要現在浪費精通點解析,因此直接略過。

  至於微型光鑷探針,其實就是探測器。

  其實量子通訊也不能做到真正的0延遲,它的延遲主要取決於探針的探測速度和頻率。

  不過通過潘院士那邊的資料,康馳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光鑷技術,感覺完全可以在造出量子芯片並且升級後,再來解析裡面的技術。

  因此康馳隻對最重要的離子阱技術進行了解析。

  精通點-15,

  精通點-15……

  在30精通點的投入下,大量的知識開始湧入康馳的大腦,又經過了十多分鍾的消化後,康馳很快就掌握了這種更高級的量子容器技術。

  完成解析之後,康馳便開始利用繪圖機,開始進行量子芯片的設計。

  量子通訊芯片的設計,其實和COMS倒是有點像,上面搭建一層密密麻麻的量子容器,下面搭建一層數據分析單元。

  如果把量子容器比作一間間監獄,那光鑷探針就是負責審訊的警察,肯定沒必要每個容器都標配一個光鑷。

  因此康馳直接借鑒機械硬盤的原理,隻使用一個或多個探針,來完成上億個量子容器的讀取。

  在搭建好單個量子容器後,剩下的無非就是大量複製了,雖然康馳已經根據材料的性能,把單個量子容器的體積縮到最小了,但最終在10X10cm的尺寸下,也隻塞下了一千萬個量子容器。

  主要是考慮到光鑷的讀取,又不能對量子容器進行堆疊,只能一層平鋪,大大限制了量子容器的數量鋪排。

  這個結果讓康馳其實挺擔心的,
  萬一這塊量子芯片造出來後,還是受限於那個神秘的‘376號金屬元素’無法進一步升級,那這種通訊芯片的使用成本將巨高無比,

  而且無人設備也要搭載多塊通訊芯片,或者進一步增大芯片體積,才能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不過都到這一步了,肯定不可能因為這點擔心就放棄了,說不定系統給出了其它的解決路線呢?
  在完成了量子通訊芯片的設計後,康馳直接把資料拷貝到了一個硬盤裡,讓人當面轉交給王浩文。

  雖然沒有相關的材料,暫時還造不出來,但可以先進行掩膜板的製作,
  而在製造掩膜板的過程中,康馳又聯系中微,訂購了幾套氣相沉積、蝕刻等設備,並提出了具體改進要求。

  因為難度不是特別大,因此康馳直接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