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科技強國從升級鏡頭開始》第264章 怎麽這麽小?
   第264章 怎麽這麽小?
  西京,西飛工業。

  運20項目部,巨大的總裝車間內,近百人正圍繞著一台胖妞加班加點地奮戰著。

  而這其實還只是總裝環節,在各大零部件製造車間內,還有十倍不止的工程師們在加班加點地參與到了這次的‘比賽’中。

  董俊提出的目標,是在兩個月內,也就是4月18號之前,完成包括運20S的前期設計檢查、模型風洞測試和實際製造等整個機身製造流程。

  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差不多25天,機身的製造進度,也差不多完成了三分之一。

  看著已經初具雛形的運20S,董俊也不禁為自己的團隊效率感到有些驕傲。

  其實如果要以最快的速度造出來,他完全可以拿到圖紙後直接啥也不管,對著一台已經造得差不多的運20進行改造就行了。

  這樣時間最少可以節省20天以上。

  但骨子裡的驕傲和自信,讓他根本不屑於通過任何帶有投機取巧的方式,來贏得這場比試。

  雖然他承認康馳確實厲害,但造一台全新的發動機難度,和造一架已經有相對成熟生產線的飛機,哪怕是需要進行動作不小的改進,難度也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即便如此,時不時還有人忍不住跑出停機庫,抬起頭望著遠處的天空,顯然對即將出現的東西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雖然正直晌午,但今天的天氣有些不是很好,雖然沙塵還沒大到飛機不能起飛的程度,但空氣中彌漫的黃沙還是讓天空顯得有些暗黃,還有些寒冷的風也刮得人臉蛋生疼。

  “3月26日?翱鷹基地?!他就把發動機造出來了?!”

  “誰讓他牛皮都快吹到天上去了……”

  接著又是大張旗鼓地去了鋼城、平江、東陽、魔都等集團附屬公司巡視了一圈,動靜大得連他們都能聽到。

  種種舉動,讓董俊他們覺得康馳要麽就是很有自知之明地直接選擇了放棄,
  要麽就是小瞧了他們,根本不把他們當回事……

  就在兩人閑聊的過程中,裴恆生的秘書突然急匆匆的跑了過來,通知了他們一個事情。

  無論哪種情況,都足夠讓他們不爽了。

  而且基本的職業操守,也驅使著他按照正常的飛機制造流程,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嚴格的檢查論證,並製造出了等比例模型進行風洞測試,確認沒有問題後,才開始著手從頭到尾的實際製造。

  先是傳出大唐重工技術入股哈飛和昌河,開始對這兩家公司的管理和生產線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升級。

  “嗯……我聽說這件事可不光是蔡總特別重視,連沈首長,甚至長老院都過問過,所以到時候他要是拿不出發動機,難堪的是他自己……”

  “誰知道他呢!”

  “不管他了,我們做好我們的就行了。”

  “長老院都知道了?”

  原本他們以為,康馳回去後也會和他們一樣,全身心地投入進發動機的研發中,結果怎麽著?

  如果這都還要投機取巧,那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

  接到通知的董俊和池金亮頓時都懵了……
——
  3月26日,翱鷹試飛基地。

  最後,還有心思接受媒體的采訪?

  “看目前的進度,我們可能根本用不了60天就能把它造出來了,也不知道康馳那邊情況怎麽樣了……”

  “……”

  每次說到這個話題,持金亮的表情就有些不忿。

  “不是說五分鍾後就到麽,怎麽還沒來?”

  “這才過了兩分鍾好麽。”

  “才兩分鍾?我怎麽感覺十分鍾都沒這麽久……”

  看到表情既緊張又期待的董俊和池金亮一邊竊竊私語,一邊時不時往外看,蔡耀斌也不禁感到有些好笑。

  他完全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情,一方面,如果康馳真這麽快搞出來了,這場比賽他們就輸了,等會就得當著大家的面,喊出那句羞恥的話……

  但比起這點羞恥,作為一名航空工作者,他們又比任何人都更期待國產大推力發動機的出現。

  反正就挺矛盾的。

  其實蔡耀斌此時複雜的心情也差不到哪去,不過他畢竟是領導,再怎麽著急,該有的風度還是要有的吧?
  何況他邊上站著的,還是特地來參觀此次試車的沈首長和呂首長。

  在軍方大佬和科技部大佬的面前冒冒失失的,那影響多不好啊。

  就在眾人焦急的等待中,天空中終於隱隱傳來了引擎的轟鳴聲,聽到聲音後,就連沈首長和呂首長的表情也忍不住微微一變。

  “來了!”

  曾經擔任銀鶴試飛員的李向南,也頓時有些激動地指了指天空。

  兩位首長往外面走了幾步,順著李向南的手,果然看到了一個小黑點,隨著引擎聲越來越響,暗黃色的天幕下,一架運20越來越大,並緩緩地降落到了跑道,直至在地勤人員的引導下,緩緩滑入停機庫。

  這是康馳第二次來到翱鷹試飛基地,上次來是為了試飛銀鶴,而他對試飛也並不算了解,所以只是一個人來的。

  但這次是發動機試車,因此康馳直接帶上了大唐重工的技術團隊。

  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有108人,人均博士後,是康馳這幾年用鈔能力才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雖然不是每個都有嚴輝的水平,但也不會差太多,只要把技術和任務拆分下去,基本都能非常高效地幫康馳完成。

  如果不是有他們,哪怕康馳有圖紙有技術,很多東西也不可能這麽迅速地造出來。

  不過這次跟著來翱翔基地的只有36人,都是機械設備工程等領域的精英人才,也是參與了渦扇30生產製造的,甚至詳細的測試方案,康馳也直接交給了他們制定。

  從東陽出發的時候,當飛行員聽到足足有36名科研大佬坐自己的飛機後,心裡也著實捏了一把汗,甚至忍不住提出要不要再叫幾架飛機,分批運送……

  不怕萬一就怕一萬,
  這要是被一鍋端了,是要被釘上恥辱柱上千年的!
  不過康馳對運20很了解,雖然性能較C17略有不足,但穩定性絕對沒問題,所以覺得完全沒必要……
    在機組人員打開前機艙門後,康馳看到為首的兩個老人後,也不禁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沈首長這位軍方大佬的出現,倒是可以理解偶,但呂首長也來了,倒是讓康馳頗感意外。

  說起來,兩人也是有段時間沒見過的。

  康馳笑著對他們招了招手,然後領著嚴輝他們走下飛機,開始逐一和大家問好,順便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嚴輝他們。

  這一介紹,大家才知道原來不知不覺中,已經有這麽多牛逼轟轟的科研人才匯聚在了康馳的旗下,哪怕沒有康馳,他們也完全算得上是華國的頂尖研發團隊。

  不過像這種豪華整容的團隊,國內也不是沒有,但能像康馳這樣密集地拿出成果,並且每一個都是重量級的卻一個也找不到。

  別說國內了,放眼全球也找不到一個……

  因此大家只是稍微驚訝了一下,然後很快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正在打開胖妞屁股的地勤工作人員身上。

  隨著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解開固定繩索,一個長方形的集裝箱通過地板上的滑輪緩緩的滑出了機艙,並穩穩地被一個巨大的拖車接住。

  大家立即跟著拖車開始轉移到了試車車間,然後在工作人員拆開集裝箱後,終於看到了這台發動機的樣子。

  怎麽看著這麽小?
  這是董俊在看到這台發動機後的第一感覺。

  這台發動機的直徑,目測只有四米左右,甚至比胖妞現在搭載的渦扇20四米四的直徑還小,進氣口的葉片的直徑大約在2米左右,並且形狀和傳統的飛機發動機有著明顯的區別。

  它就像是一把打開一半的雨傘,頂部朝內鑲嵌在發動機裡面。

  這是什麽設計?
  董俊心裡頓時充滿了疑惑。

  按理來說,大涵道比的發動機,如果想要獲得更大的推力,把發動機的外涵道做大,增加吸氣量是最直接有效果的方法。

  而單從康馳這個發動機的尺寸來看,怎麽都不像是能達到50噸推力的樣子……

  難道這種設計的葉片有什麽神奇之處?
  董俊在腦海中模擬著這種形狀的葉片,到底有什麽特別的地方,但想破了頭,也還是覺得這不但無法提高進氣量,還會損失很多進氣量才對。

  而且讓他奇怪的還不止這點,
  一般來說,發動機試車,都是對核心機的測試,但康馳這個發動機,連外殼都裝上去了。

  而且這個發動機的外殼,同樣很特別。

  一般發動機的外殼為了降低風阻,都會做得比較光滑平整,但這台發動機的外殼,就跟穿了條紋裳,像是一條條材料焊上去的一樣……

  工藝水平不夠?

  不應該啊,外殼的工藝比核心機簡單多了,沒道理連個外殼都造不好,就把發動機給造出來了啊……

  除了大唐重工的人,現在所有第一次看到這台發動機的人,心裡都和董俊一樣百思不得其解。

  “康總,你這發動機……真能達到50噸推力?”終於有人忍不住開口問道,“它的尺寸看起來好像比渦扇20還小吧?”

  康馳看向率先提問的蔡耀斌,點頭道:“目前整個發動機的直徑是4.4米,是比渦扇20小了0.2米,但它絕對能爆發出50噸以上的推力。”

  “50噸以上?”

  “極限推力嘛。”

  “哦……”

  所謂的極限推力,就是解除最大油門限制,完全不考慮發動機壽命的情況下的極限。

  這就和CPU超頻一樣,雖然CPU標的最大主頻可能只有4GHZ,但直接加大電壓,甚至可能可以超頻到5-6GHZ,而在這種極限的超頻狀態下,雖然性能是更高了,但穩定性卻急劇下降,隨時都可能燒壞CPU。

  哪怕沒燒壞,也會大大降低它的使用壽命。

  當年GE90-115B在地面台架試驗中,得到的56.9噸最大推力成績就屬於極限推力,但實際上從它115B的型號參數就能看出,它正常情況下的最高推力其實是11500IBF,換算成KGF就是52.16,也就是常說的52噸推力。

  雖然康馳的表情信心滿滿,但現場的人多少還是有些不太相信,在嚴輝他們開始把發動機裝上試車台架,進行測試前的準備工作時,蔡耀斌又問了康馳關於發動機設計為什麽這麽奇怪的問題。

  康馳為了給測試留個懸念,只是笑著說等會測試就知道了,讓他們的心裡頓時癢得不行。

  康馳之所以大動乾戈地跑來翱鷹試飛基地測試發動機,主要就是要利用這裡的風洞,只有在有風洞的情況下,才能更加真實地測試出發動機在不同速度下的性能。

  如果隨便找塊空地,發動機前面空氣補充的速度,可能遠遠跟不上發動機吸氣的速度,測出來的數據往往會偏低很多。

  那些需要超音速飛行的發動機就更是了。

  所以在現代航空工業裡面,風洞基本上算是飛機設計製造的前置科技,沒有風洞很難造出一架好飛機,業內一直也有一代風洞,一代飛行器的說法。

  萊特兄弟在試飛世界上第一架飛機之前,也同樣進行了風洞模擬測試,它的動力源是雙缸煤氣機,隨著飛機的發展,又出現了最高可以模擬1.2馬赫速度的軸流式風洞。

  再後來為了滿足更高速度的飛行器,又出現了用壓氣機把空氣壓入氣罐的壓縮式風洞,這種風洞最高可以模擬出5馬赫的氣流,如果在風洞下遊再加上一個容器來吸氣,甚至可以模擬出10馬赫的氣流。

  翱翔試飛基地的風洞,就是這種上吹下吸的風洞,對於這次的測試來說,完全是綽綽有余了。

  不過如果將來康馳搞出了旋轉爆震衝壓發動機,這裡可能就滿足不了,

  得去懷柔找JF22激波風洞,那玩意可以吹出高達30馬赫的風,也是目前地表的最強風洞。

  結結實實的遙遙領先!
  在翱翔風洞的工作人員和康馳團隊的配合下,發動機很快就被裝上了試車平台,此時上面已經裝上了各種測試儀器和管線。

  和以前測試發動機直接固定在測試台架不同的是,這次根據康馳提出的要求,他們事先就準備好了一個特殊的試車台架,這個台架就像龍門架一樣,把發動機倒立了懸掛了起來,也更接近發動機裝在機翼上的狀態。

  不久之後,穿著淡藍色工裝的嚴輝就拿著一份文件遞給康馳道:“康總,渦扇30發動機測試前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隨時可以開始進行測試。”

  康馳接過文件,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後還給他,然後對現場的眾人說道:“馬上要正式測試了,麻煩大家都移步控制室吧。”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