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劍來》第四百零七章 來者不善
要去大隋京城文廟索要一份文運,這涉及到陳平安的修行大道根本,茅小冬卻沒有案清供,鍋碗瓢盆,柴刀針線,草藥廟。

文廟散落浩然天地各處,星羅棋佈,像是大地之上的一盞盞文運燈廟,往往會有一位大聖人坐鎮其中。」

聽到此處,陳平安輕聲問道:「現在寶瓶洲南邊,都在傳大驪已經是第十大王朝。」

茅小冬笑道:「等到大驪新五嶽全部出現後,再來談這個,這會兒才一個北嶽披雲山,還算名正言順,為時尚早。」

茅小冬向前而行,「走吧,咱們去會一會大隋一國風骨所在的文廟聖人們。」

陳平安尾隨其後。

文廟佔地極大,來此的文人墨客、善男信女很多,卻也不顯得擁擠。

但是當陳平安跟著茅小冬來到文廟主殿,發現已經四下無人。

看來是文廟廟祝得到了授意,暫時不許遊客、香客接近這座前殿祭祀天下、後殿供奉一國聖人的大殿。

大院寂靜,古木參天。

一位大袖高冠的年邁儒士,腰間懸佩長劍,以金身現世,走出後殿一尊泥塑神像,跨過門檻,走到院中。

茅小冬與這位大隋史書上的著名骨鯁文臣,相互作揖行禮。

步入這座院子之前,茅小冬已經與陳平安講述過幾位如今還「活著」的京城文廟神祇,生平與文脈,以及在各自朝代的豐功偉績,皆有提及。

眼前這位文廟神祇,名為袁高風,是大隋開國功勛之一,更是一位戰功顯赫的儒將,棄筆投戎,跟隨戈陽高氏開國皇帝一起在馬背上打下了江山,下馬之後,以吏部尚書、授銜武英殿大學士,殫精竭慮,政績斐然,死後美謚文正。袁氏至今仍是大隋頭等豪閥,英才輩出,當代袁氏家主,曾經官至刑部尚書,因病辭官,子孫中多俊彥,在官場和沙場以及治學書齋三處,皆有建樹。

袁高風本人,也是大隋開國以來,第一位得以被皇帝親自謚號文正的官員。

袁高風問道:「不知茅山主來此何事?」

茅小冬反問道:「明知故問?」

袁高風神色不變,「有請茅山主明言。」

茅小冬緩緩道:「我要跟你們文廟取走一份文運,再借一份,一眾文廟禮器祭器當中,我大致要暫時拿走柷和一套編磬,此外簠、簋各一,燭台兩支,這是我們山崖書院本該就有的份額,以及那隻你們後來從地方文廟搬來、由禦史嚴清光出資請人打造的那隻青花大罐,這是跟你們文廟借的。除了蘊含其中的文運,器物本身當然會如數歸還你們。」

袁高風問道:「你茅小冬怎麼不去搶?」

果然是儒將出身,單刀直入,毫不含糊。

茅小冬笑道:「我要是搶得到,倒是不跟你們客氣了。」

袁高風譏諷道:「你也知道啊,聽你開門見山的言語,口氣這麼大,我都以為你茅小冬如今已經是玉璞境的書院聖人了。」

袁高風隨即又道:「可是玉璞境似乎還不夠,你茅小冬除非能夠將整座東華山搬遷到文廟來,才能夠得逞吧?境界不足是一難,以仙人移山神通、搬動東華山文運又是一難,難上加難,真是難為你茅大山主了。」

茅小冬環顧四周,呵呵笑道:「怎麼搬,山比廟大,難道一下子砸下來,覆蓋文廟?大隋這座頭把交椅的文廟,豈不是要毀於一旦?」

袁高風厲色道:「茅小冬,你少給我在這裏玩弄商家伎倆,要我袁高風陪著你在這邊討價還價,你可以不要臉皮,我還害怕有辱斯文!文廟底線,你一清二楚!」

茅小冬渾然不覺。

陳平安卻感受到一股氣勢磅礴的浩然正氣,隱隱約約,出現一條條七彩流光,聚散遊盪不定,幾乎有凝如實質的跡象。

陳平安體內真氣流轉凝滯,溫養有那枚水字印本命物的水府,不由自主地大門緊閉,裏邊那些由水運精華孕育而生的綠衣小童們,戰戰兢兢。

茅小冬沒有出手阻攔袁高風的故意示威,由著身後陳平安獨自承受這份濃鬱文運的鎮壓。

茅小冬伸出手掌,指了指大殿那邊,「我們去後殿詳談。」

袁高風猶豫了一下,答應下來。

茅小冬讓陳平安去前殿逛逛,至於後殿,不用去。

在茅小冬和袁高風步入後殿,又有數位金身神祇走出泥塑神像。

陳平安則在肅穆莊嚴的前殿緩緩而行,這是陳平安第一次走入一國京城的文廟主殿,當時在桐葉洲,沒有跟隨姚氏一起去大泉王朝蜃景城,不然應該會去看看,之後在青鸞國京城,由於當時盛行佛道之辯,陳平安也沒有機會遊覽。至於藕花福地的南苑國京城,可沒有祭祀七十二賢的文廟。

走得再遠,看得再細,終究會有這樣那樣的錯過,不可能真正將風景看遍。

光陰流逝,臨近黃昏,陳平安獨自一人,幾乎沒有發出半點腳步聲,已經反覆看過了兩遍前殿神像,先前在神仙書《山海志》,各國文人筆劄,散文遊記,或多或少都接觸過這些陪祀文廟「賢人」的生平事跡,這是浩然天下儒家比較讓老百姓難以理解的地方,連七十二書院的山主,都習慣稱呼為聖人,為何這些有大學問、大功德在身的大聖人,偏偏隻被儒家正統以「賢」字命名?要知道各大書院,比起更加鳳毛麟角的君子,賢人不在少數。

茅小冬從後殿那邊返回,陳平安發現老人臉色不太好看。

身在文廟,陳平安就沒有多問。

兩人走出文廟後,茅小冬主動開口道:「個個鐵公雞,一毛不拔,真是難聊。」

陳平安點了點頭。

茅小冬抬頭看了眼天色,「正大光明逛完了文廟,稍後吃過晚飯,接下來剛好趁著天黑,我們去其餘幾處文運集聚之地碰碰運氣,到時候就不磨磨蹭蹭趕路了,速戰速決,爭取在明早雞鳴之前返回書院,至於文廟這邊,肯定不能由著他們如此吝嗇,以後我們每天來此一趟。」

兩人橫穿兩條大街後,就近找了棟酒樓,茅小冬在等飯菜上桌之前,以心聲告知陳平安,「文廟的氛圍不對勁,袁高風如此不近人情,我還能理解,可其餘兩個今天跟著冒頭、為袁高風搖旗吶喊的大隋文聖人,向來以性情溫和著稱於青史,不該如此強硬才對。」

陳平安從養劍葫裡倒了兩碗米酒,問道:「會不會袁高風其實是在用這種方式,提醒我們?京城文廟諸位神祇,面對當下大隋的暗流湧動,必然早就看在眼中,只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又涉及大隋高氏國祚和文運,他們很難作出決定,就隻好袖手旁觀,但是又不願意眼睜睜看著我們被蒙在鼓裏,壞了東華山書院的文脈,所以故意黑臉示人,以違反常理的言行,要我們小心文廟之外的形勢?」

茅小冬有些欣慰,微笑道:「答對嘍。」

茅小冬望向酒樓窗外,嘖嘖道:「本以為咱們這對拋竿入水的誘餌,對方總該再多觀察觀察,要麼就是趁著晚上人少,先派遣一些小魚小蝦來啄幾口,沒有想到,這還沒天黑,離著文廟也不遠,街上行人熙熙攘攘,他們就直接祭出了殺手鐧,喪心病狂。什麼時候大隋文人,如此殺伐果決了?」

陳平安慢悠悠喝著那碗香醇米酒。

茅小冬笑問道:「半點不緊張?」

陳平安放下酒碗,道:「不瞞茅山主,我沒少打打殺殺,也算見過一些世面了。」

茅小冬又問,「多大的世面?」

陳平安想了想,坦誠道:「打過蛟龍溝一條坐鎮小天地的元嬰老蛟,背過劍氣長城那位老大劍仙的佩劍,挨過一位飛升境修士本命法寶吞劍舟的一擊。」

茅小冬爽朗大笑。

陳平安忍著笑,補充了一句馬屁話,「還跟茅山主同桌喝過酒。」

茅小冬趕緊端起大白碗,「前邊的不去說什麼,這後邊的,可得好好喝上一大碗酒。」

陳平安喝完了碗中酒,突然問道:「大致人數和修為,可以查探嗎?」

茅小冬點頭道:「我這幾年陪著小寶瓶看似瞎逛盪,其實有些謀劃,一直在爭取做成一件事情,事情到底是什麼,先不提,反正在我周圍千丈之內,上五境之下的練氣士和九境之下的純粹武夫,我一清二楚。這五名刺客,九境金丹劍修一人,兵家龍門境修士一人,龍門境陣師一人,遠遊境武夫一人,金身境武夫一人。」

陳平安無奈道:「我可能幫不上大忙。」

茅小冬笑著起身,將那張日夜遊神真身符從袖中取出,交還給跟著起身的陳平安,以心聲笑道:「哪有當師兄的揮霍師弟家當的道理,收起來。」

陳平安猶豫不決。

茅小冬笑問道:「怎麼,覺得敵人來勢洶洶,是我茅小冬太自負了?忘了之前那句話嗎,只要沒有玉璞境修士幫著他們壓陣,我就都應付得過來。」

陳平安皺眉道:「萬一有呢?」

茅小冬笑了笑,「那我就更放心了。出現在這裏,打不死我的,同時又證明了書院那邊,並無他們埋下的後手和殺招。」

趁著茅小冬暫時沒有出手的跡象。

陳平安默默又倒了一碗酒。

茅小冬好奇問道:「幹嘛?」

陳平安正低頭大口喝著酒,「學那朱斂,喝罰酒。」

茅小冬笑罵道:「好小子,眼巴巴等著這兒出現一位玉璞境修士,對吧?!」

陳平安微微一笑。

茅小冬瞥了眼那根玉簪子,沒有說話。

本書來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