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劍來》第四百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已過半
離開了楊家藥鋪,去了趟那座既未毀棄也無啟用的老舊學塾,陳平安撐傘站在窗外,望向裏邊。

耳畔似有琅琅書聲,一如當年自己年幼,蹲在牆根旁聽先生講課。

離開了學塾,去了龍尾溪陳氏創立的新學塾,遠比舊學塾更大,陳平安在牌坊樓外停步,轉身離開。

走過家鄉俗稱螃蟹坊的那處地方,陳平安仰頭望去,繞行一圈,四塊聖人親筆的匾額,儒家的當仁不讓。佛家的莫向外求,道家的希言自然,兵家的氣沖鬥牛。

驪珠洞天破碎下墜後,被大驪朝廷以秘術,層層拓印,剝離了所有曾經蘊含字中的精氣神,這幾樁機緣,又不知花落誰家。

期間仰頭看著那個「希」字,想到崔東山在信上所說,陳平安眼神晦暗不明,思緒悠悠。

之後經過了那座鐵鎖井,如今被私人購買下來,成為禁地,已經不許當地百姓汲水,在外邊圍了一圈低矮柵欄。

陳平安便想起了得到鐵鏈的蜂尾渡青年,宮柳島劉老成的弟子,一個身材高大、性情溫和的黑衣青年,不單單是自己如此覺得,就連裴錢都覺得那個青年是個好人,想必真是好人了。後來陳平安之所以膽敢涉險登上宮柳島,多虧了他,總覺得能教出這麼個弟子的野修劉老成,不至於壞到爛肚腸,事實證明,陳平安賭對了,不過與劉老成的勾心鬥角,每每事後想起,仍是會讓陳平安心有餘悸。

陳平安突然笑了起來,不知為何,此時此刻站在圍欄外看著那口水井,有點像是當初在倒懸山,遠遠看著那道去往劍氣長城的「天門」,那裏有一個坐在石碑頂部的抱劍漢子,一個坐在蒲團上看書的小道童,陳平安遠遊各地,覺得唯一能夠跟腳下這座小鎮比拚藏龍臥虎的地方,估計就只有倒懸山了,作為浩然天下最大的一座山字印,正是道老二的通天大手筆。

陳平安仰頭望天。

收回視線後,去遠遠看了幾眼分別供奉有袁、曹兩姓老祖的文武兩廟,一座選址在老瓷山,一座在神仙墳,都很有講究。

陳平安沒有靠近祠廟,尤其是那座他打小就不怎麼去的老瓷山,相距極遠,不過在修繕一新的神仙墳那邊,陳平安逛了很久,許多菩薩、天官神像都已讓大驪的能工巧匠,修舊如舊,一尊尊一座座,重新樹立起來,不過尚未徹底完工,還有許多匠人在高高的木架上忙碌。

據說大驪朝廷打算還要繼續擴建文武廟,然後將佛家菩薩、道教天官各自安置在一座祠廟內,到時候此地的文武廟,雖是縣城祠廟,卻會是整個大驪最恢宏壯觀的文武廟,屆時必然會香膽後,後遺症極大,當初打造五行之屬的本命物,作為重建長生橋的關鍵,

品秩越高,戚戚相關,崩壞之後,那就是爬得越高摔得越重。這一點,類似崔姓老人所說一次次親眼目睹的劍仙風采,會在陳平安心境上戳出了一個個大窟窿,碎後重建,難上加難。所以趕緊煉化第三件本命物,就成了過,福祿街李氏雖然底蘊不淺,可是李氏老祖當初強行破開金丹瓶頸,一舉躋身元嬰,耗費了大量家底。而且這位相對外邊修士而言「極其年輕」的元嬰修士,在驪珠洞天的禁製破開後,習慣了早年那種小天地,當年的惠澤,如今重歸大天地,反而是禍事了,根基太淺,境界太高,以至於形成了海水倒灌的險峻形勢,需要消耗神仙錢來築造堤壩,防止陰煞濁氣源源不斷的侵襲。

除此之外,李氏如今在大驪京城那邊接手了一棟落魄王侯子孫的大宅子,諸如此類,開銷極大,所以李家現在是真缺銀子。

最早小鎮上的福祿街、桃葉巷那四大姓十大族,已經大變樣。

一些已經遷了出去,然後就杳無音信,一些已經就此沉寂,不知是蓄勢,還是在不為人知的幕後謀劃中傷了元氣,而一些當年不在此列的家族,例如出了一個長眉兒的桃葉巷謝氏,由於蹦出個北俱蘆洲天君謝實的老祖宗,如今在桃葉巷已經是首屈一指的大族。

二樓那邊,老人說道:「明天起練拳。」

陳平安應了一聲,站起身,去了竹樓後邊的小池塘,池水清澈見底,魏檗開闢出這方小塘後,源頭活水,可不簡單,直接來自披雲山,之後就將那顆金蓮種子丟入其中。

陳平安蹲在一旁,伸手輕輕拍打地面,笑道:「出來吧。」

一個蓮花小人兒破土而出,身上沒有半點泥濘,咯咯而笑,拽著陳平安那襲青衫,一下子坐在了陳平安肩頭。

陳平安已經跟魏檗說過,讓他幫著照看蓮花小人兒。魏檗當時眼神恍惚,只是點頭。

看了一會兒小池塘,當然沒能看出一朵花來。

陳平安站起身,帶著蓮花小人兒走向一樓,這裏算是陳平安的正式住處。

許多物件,都留在這邊,陳平安不在落魄山的時候,粉裙女童每天都會打掃得纖塵不染,而且還不允許青衣小童隨便進入。

陳平安坐在桌旁,驀然而笑,當下依舊青衫,那就再做一回帳房先生?仔細盤點一下如今的家當?

蓮花小人跳到桌上,開始跑來跑去,查看那些桌上物件和書籍,是不是擺放整齊了,瞅得一絲不苟,稍有不齊整,就要輕輕搬動,小傢夥十分忙碌。

陳平安突然瞥見桌上的一隻印章盒,打開後,裏邊是一方私章,數次遊歷,都未隨身攜帶,誤打誤撞,大概算是落魄山如今的鎮山之寶了。

陳平安高高舉起印章,篆刻著三個字。

陳十一。

陳平安就一直這麼看著那三個古篆小字。

陳平安將這枚印章橫放在桌上,下巴枕在疊放雙臂上,凝視著印章底部的篆文。

陳平安坐起身,手腕擰轉,駕馭心神,從本命水府當中「取出」那枚本命物的水字印,輕輕放在一旁。

兩枚印章,終於都不再形隻影單了。

陳平安重新趴在桌上,自言自語道:「希望有朝一日,當有人以不講理與我講理之時,先問過我的拳與劍,答不答應。只是如今拳法也不高,劍術也不成,十年之約已經過半了,怎麼辦呢?」

就在此刻,背後鞘內劍仙,如點睛之龍,作壁上鳴。

本書來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