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劍來》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間人事皆芥子
穗山之外。

一位悄然而至的學宮大祭酒,依舊耐心等著答覆。

就連那尊金甲神人都有些於心不忍。

一個有希望成為文廟副教主的讀書人,就這麼給一個連神像都給砸了的老秀才晾著,已經大半個月了,這要是傳出去,光是浩然天下讀書人的口水,估摸著就能淹沒穗山。

穗山之巔。

對於文廟那邊的興師動眾,老秀才依舊渾然不當回事,每天就是在山頂這邊,推衍形勢,發發牢騷,欣賞碑文,指點江山,逛盪來逛盪去,用穗山大神的話說,老秀才就像一只找不著屎吃的老蒼蠅。老秀才非但不惱,反而一巴掌拍在山嶽神祇的金甲上邊,開心道:「這話帶勁,以後我見著了老頭子,就說這是你對那些文廟陪祀賢人的蓋棺定論。」

穗山大神臉色冷漠,「你敢這麼說,以後你就別想再來穗山。」

老秀才趕緊吐了口唾沫在手心,幫著穗山大神擦拭了一下金甲,「玩笑都聽不出來,一點都不風趣。」

這位中土神洲公認脾氣最差的金甲神人,紋絲不動,雙手拄劍,眺望穗山轄境之外的邊境,竟是對老秀才這種舉動習以為常了,由此可見,這麼多年來,在老秀才這裏吃了多少苦頭,可謂飽受蹂躪,不然不至於如此麻木。

老秀才一手撓著後腦杓,站在金甲神人身邊,「當先生的,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說過的哪句話,講過的哪個道理,做過的那件事情,會真正被學生弟子一輩子銘記在心。如果是一個真正『為天下蒼生授業解惑』自居的讀書人,其實心底會很惶恐的,我這麼多年來,就一直處於這種巨大的恐懼當中,不可自拔。最後落得個心灰意冷,因為我發現自己的弟子當中,總有這樣那樣的瑕疵,極有可能都是我造成的。」

金甲神人冷笑道:「原來不止是庸人自擾。」

老秀才跳腳罵道:「我警告你啊,別仗著我們關係好,你就可以學那些假的讀書人,陰陽怪氣說話,你難道不知道我最恨這點?我忍你好幾過,這是個好人唉。

陳平安也這麼覺得。

而蜂尾巴巷,恰好是寶瓶洲唯一一位上五境野修,劉老成的龍興之地。

能夠教出這麼一個「好人」徒弟的師父,未必也是好人,但是肯定有自己極其鮮明的立身準則,那同樣是一種牢不可破的規矩。

得知道。

世事複雜,每個人的言行舉止,按照陳平安自己劃分的那個六大版圖構成的圈子,人心流轉不定,只是細究之後,陳平安越來越發現,可能會有一兩條根本脈絡在支撐著一切,這就是崔東山曾經提及的脈絡障,與老道人提倡的「來龍去脈」,有異曲同工之妙,那麼只要將貶義的「脈絡障」,反過來看待,就可以拿來用,來分辨人心。

再來以文聖老先生的順序學說,具體對待一件事情。

兩者既有些許衝突,卻又有些互補的更大意味。

陳平安這趟涉險登島,就是想要親眼看看,親耳聽聽,來確定書簡湖的第六條線。

線頭在紅酥身上,線尾在那個高大青年手中。

盡量多知道一點,終究是好事。

知道更多,考慮更多,就可以少犯錯。

崔東山曾經在山崖書院詢問自己,若是以一個錯誤的方式去達成一個最正確的結果,到底是對是錯?

現在陳平安依舊無法給出答案。

但是他在書簡湖形成的一條脈絡,已經逐漸清晰,就以什麼方式去做到如何少錯,以什麼心態去做到如何改錯。

冥冥之中,那種玄之又玄的感覺,就像……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劉老成問道:「那你就不好奇,為何我願意如此詳細,跟你說我自己的『合道』過程?真就只是積攢多年,不吐不快?」

陳平安搖頭道:「我當然很好奇,但是思來想去,都想不出答案,就不好奇了。」

劉老成感慨道:「一個人,永遠不知道哪段緣分,會結出善果,還是惡果。」

陳平安換了一口純粹真氣,沒有絲毫拘謹。

劉老成真要鐵了心殺他,彈指之間,易如反掌,不費吹灰之力。

玉牌,劍仙,養劍葫,法袍,拳法劍術。

青峽島劉志茂,粒粟島譚元儀,大驪宋氏鐵騎。

以及那件讓陳平安更有膽子登島的小事。

點點滴滴,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這一切,都是先要確保紅酥的安穩,此後才是為了自己心中的謀劃。

不能跳過第一個步驟。

不然陳平安心不平。

對於陳平安而言,朋友這個說法,在桃李春風一杯酒裏邊,更在捨生忘死之中。

劉老成問道:「為了一個萍水相逢的紅酥,值得嗎?」

陳平安搖頭道:「別說是你們,我自己都覺得不太值得。」

劉老成愣了一下。

陳平安隨即補充道:「但是我高興。」

劉老成看了看年輕人的那雙眼眸,老修士收回視線,拍欄而笑,不予置評,只是環顧四周,「得閑時,便是人間風月主人。只有自己真正當了神仙,才會知道,更不得閑。」

陳平安欲言又止,問道:「如果我說句不中聽的真話,劉島主能不能大人有大量?」

劉老成搖頭道:「那就老老實實憋著吧,我不樂意聽。」

陳平安果真沒有開口。

他本想罵劉老成一句,他娘的少在這裏坐著說話不腰疼。

小渡船上,兩兩無言。

書簡湖諸多親眼看到這一幕或是得知這個消息的島嶼,私底下已經人聲鼎沸。

一直在閉目養神的劉老成突然睜眼,打趣道:「呦呵,心亂了?這可是稀罕事,陳平安,在想什麼呢?」

天地茫茫。

一葉扁舟,兩粒芥子。

陳平安停下劃船,坐下身,竹蒿橫放渡船上,他喝了口酒,沉默不言。

他雖然如今的心境,無法練拳和練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陳平安在破罐子破摔。

恰恰相反,陳平安真正第一次去深究拳意和劍術的根本。

而不是莫問收穫的勤勉二字而已。

當時在雲樓城外湖水上,身體魂魄已經幾乎不堪重負的陳平安,能夠一拳打死近身的兵家修士,雖然受限於體魄,出拳吃力,事後還有不少後遺症,但是心境上,陳平安從想要出拳,再到拳至敵人之身,從未如此行雲流水,拳意流瀉,從未如此自然而然。

那才是練拳之人,與下棋之人,雙方都推崇的那種境界:身前無人。

陳平安不敢說自己已經完全躋身這種境界,但是已經一隻腳、半隻腳踏入其中,絕對不是陳平安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

這讓陳平安稍稍心安。

勞心勞力做事,總不能辛辛苦苦補一個錯,不知不覺再犯一個錯。

那麼在書簡湖一切的切割與圈定,去看五六條線的來龍去脈,最後就成了個笑話。

陳平安休憩片刻,重新起身劃船,緩緩道:「劉老成,雖然你的為人和處事,我半點不喜歡,可是你跟她的那個故事,我很……」

陳平安想了半天,還是沒能想出合適的措辭,就乾脆朝一位玉璞境大修士,伸出大拇指,然後說道:「可如果是換成是我,與你一樣的處境,我一定做得比你更好。」

說到這裏,這個形神憔悴、兩頰凹陷的年輕帳房先生,還在撐蒿劃船,臉上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既然遇上了那麼好的姑娘,怎麼捨得去辜負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