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織明》第94章:多爾袞,嶽托
北京,紫禁城,乾清宮內。

崇禎皇帝一想到翰林院編修兼東宮講官楊廷麟那倔強的樣子,就有些不耐煩,他皺著眉頭,低聲對王承恩說道:「把楊廷麟的疏子讀給我聽!」。

王承恩拿起楊廷麟的奏疏,語音朗朗地就讀了起來。

崇禎皇帝坐在禦座上,聽著聽著,猛地一下火氣就上來,他不由得打斷王承恩,沉聲問道:

「他怎麼說的?把這句話重讀一遍!」

王承恩輕聲念道:「陛下有撻伐之志,大臣無禦侮之才;謀之不臧,以國為戲!」

「什麼話!」

崇禎皇帝對楊廷麟奏疏的內容很不滿意,他又繼續道:「純是書生之見!下邊怎麼說的?」

王承恩接著輕聲念道:「楊嗣昌與薊遼總督吳阿衡內外扶同,朋謀誤國,倡和議款,武備頓忘,以至於此!……」

「停!停!」

崇禎皇帝猛然從禦座上跳將起來,指頭用力地敲打著禦案,大聲說道:

「什麼『內外扶同,朋謀誤國』,儘是胡扯!王承恩,你知道這個楊廷麟,是否同什麼人朋比為好,故意攻訐大臣?」

「奴婢不知道。」王承恩諾諾的說道。

崇禎皇帝坐回禦座上,腦袋飛快的轉著,他想了好一會,也想不出這楊廷麟在朝中同什麼人朋比為好,隻好繼續說道:「好,再念下去!」

王承恩繼續讀道:「督臣盧象升以禍國責樞臣,言之痛心。夫南仲在內,李綱無功;潛善秉成,宗澤殞命……」

「哼」

崇禎皇帝大哼了一聲,把腳用力一跺,又一次挺身站了起來,「啪」的一下,手重重地拍在禦案上,嚇得一旁的王承恩手一抖,就不敢再往念下去。

「太不象話!竟肆口詆毀!」

他在乾清宮裏走來走去,口中仍是忿忿地問道:

「誰是李綱?誰又是宗澤?誰是耿南仲和黃潛善?啊!何不說秦檜在朝?難道朕是宋高宗麽?……可惡!可惡至極!」

楊廷麟在奏疏中借用的典故,讓崇禎皇帝極度反感,甚至是難以忍受。

崇禎在心裏想著:

「這楊鬍子學問不錯,才叫他擔任東宮講官,怎麼竟會如此胡亂用典,比得不倫不類?」

他平時就最討厭有人把他與清國的和議計劃,比做南宋對金的屈辱求和,可這楊廷麟偏偏就硬把南宋的情形拿來做對比!

「什麼話!」崇禎在心裏忿然的說著:「趙構偏安江左,而朕雖然百般苦撐,到底還是一統天子!」

他在心裏嘀咕著說道:「唉,對這樣的人真沒辦法!」

說完,他又輕輕地朝王承恩做個手勢,讓他再繼續的讀下去。

王承恩正在擔心皇上會因此動怒,給楊廷麟下旨定罪,看見皇上又叫他繼續讀下去,稍微鬆了口氣,趕忙清一下喉嚨,又讀道:

「乞陛下赫然一怒,明正向者主和之罪,斬佞臣之頭懸之國門,以示與東夷勢不兩立。如此則將士畏法,鹹知效忠,無有二心。

召大小諸臣,谘以方略,俾中外臣工共體皇上有戰無和之意,臥薪嘗膽,發憤圖強。更望陛下諭盧象升集諸路援師,乘機赴敵,不從中製。此乃今日之急務也…………」

崇禎皇帝在乾清宮裏來回踱步,一字不漏的聽著王承恩把楊廷麟的奏疏讀完。

楊廷麟在奏疏之中,還有提了一些關於軍事上的具體建議,但他的中心意思還是反對議和,認為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之後,才可以再去考慮議和。

崇禎皇帝雖是剛愎成性,但也看出楊廷麟的奏疏完全是出於忠君愛國之心,但他就是討厭楊廷麟如此攻擊楊嗣昌,也討厭他奏疏中的言辭過於激烈,更討厭楊廷麟替盧象升做辯解。

他有些頹然的坐回禦座上,把楊廷麟的奏疏接過來,又仔細的看了看,原本打算把它留中處理,但隨即就打消了這個主意。

他的祖父神宗皇帝,就常常把一些自己不滿意的奏疏留中處置,引起朝中諸臣工們的不滿,所以在他手中,就極少採用這個辦法了。

他竭力要做一個勤於治國的「聖明之主」。

但是他對楊廷麟的奏疏仍是很不支持,提起硃筆就批了幾個字:「知道了,欽此!」

…………

用罷午飯,回到乾清宮後,崇禎皇帝想著劉宇亮的謝恩奏疏,還沒有看到,就向王承恩問道:「劉宇亮還沒有請求陛辭麽?」

按照崇禎的想法,劉宇亮雖系文臣,但聽說他善於劍擊,從前在翰林院供職時天天與家童以劍擊比武為樂,看樣子對於用兵打仗的事情也一定不外行。

他不求劉宇亮能夠衝鋒陷陣,他只要能夠以首輔的威望去到軍中,使士氣為之一振,諸將不再畏縮不前,各州、縣不再遇見清兵就望風瓦解。

只要劉宇亮做到這一點,就算是了不起的功勞,他就已經很滿意了。

未時中,大學士劉宇亮的謝恩疏果然送進宮裏來了,但是這封謝恩疏,卻叫崇禎皇帝大失所望。

劉宇亮在疏中除了向皇上謝恩之外,更多的內容,竟是懇求皇上派他去督察諸軍,代皇上鼓勵士氣,催促各路統軍諸帥奮勇作戰,而不要使他接替盧象升總督諸地援軍。

直到此時,崇禎皇帝才恍然省悟。

大學士劉宇亮的「督察諸軍」和他所想的「總督諸軍」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劉宇亮在原疏只是疏請前去督察諸軍,而不是要總督諸軍,只是因為他急著想找人代替盧象升挽回局面,所以沒有仔細斟酌這裏面的彎彎繞,就急匆匆地下了手詔。

崇禎皇帝一臉的苦笑,他現在很是看不起這個既想立功,又害怕直接帶兵作戰的劉宇亮,若是平時他可能已經下旨治劉宇亮的罪了,可現在正是戰時,已經人心惶惶,他不由又嘆了口氣。

怎麼辦呢?

是同意劉宇亮的請求,還是維持自己的手詔呢?

崇禎皇帝一時之間,竟無法決斷!

恰在此時,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匆匆而來,向他啟奏道:「啟稟皇爺,輔臣楊嗣昌請求召見。」

崇禎微微一愣,問道:「他有什麼緊急事情?」

王德化躬身輕輕回奏道:「奴婢不知,可能是為大學士劉宇亮疏請督師一事而來。」

崇禎瞬間明白了,他在心裏想著,聽一聽楊嗣昌的意見也好。

便對王德華說道:「叫他到文華殿等候召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