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織明》第95章:韃賊是奔中軍去的
織金龍纛大旗下儘是頂盔摜甲的正白旗巴牙喇清兵,足有數十人之多,他們的中間是一位身著鎏金盔甲的清將。

他身形頗為高大健壯,一副粗獷的長方形面膛,顯得極為英武,美中不足的就是那雙鼠目中所透出的陰鷙。

「恭順王的傷情如何」多爾袞目光望定前面不遠處二百餘明騎淡淡問道。

額克親當即接言道:「回叔王,未將已去看過,槍尖穿透肋甲,擦著皮肉而過,雖血流如注,卻無礙性命。」

「聽說頭也傷了」

「是。恭順王被楊國柱挑落馬上時,磕破了頭,現已包紮。」「哼。廢物一個!』

多爾袞在心裏罵了一嘴,臉上也表現出了一股厭惡之色,卻溫言說道:「你去告訴恭順王,要他好生修養,待此間戰事停歇,本王再親往探視。

「是』

額克親神色恭謹的接令,便轉身離去。

多爾袞往戰馬身邊走去,他從巴牙喇勇士手中接過韁繩,腳踩馬鐙,騰身上馬,策騎往對面明軍騎士所在奔去

數十名巴牙喇韃子在後尾隨護衛,踏著乾硬的丘陵坡地,揚起一股煙塵。

這裏是一片連綿的丘陵地帶,低窪處的蒿草接近齊腰,而高處卻勉強到膝蓋的位置,熾熱的夏風吹過,蒿草低伏,發出沙沙的響聲。

不過,宣鎮總兵楊國柱此刻卻無心細品蒿草隨風演奏的自然樂章,他站立在戰馬身旁,好使長久平治的戰馬舒緩些腳力回來,以備再戰。

他凝望著遠處緩緩移來的織金龍纛大旗,頓覺心中五味雜陳,這一次再回到遼東故居之地,他的心中便每每想起戰亡的兄長子侄。

死,楊國柱是不怕的!

但是,他回望身後的二百餘家丁親隨,他們都還年輕,正在二、三十歲的年紀,都是家中的頂樑柱。

而這些家丁又是跟隨自己多年,現在楊國柱隻想著能帶領他們尋一條出路,多逃出一個是一個。

他見那桿織金龍纛大旗停在了約一百五十步外,似乎多爾袞隻帶了十名巴牙喇清軍,而余者都在多爾袞身後二百步之外候著。

由此,足見多爾袞招降楊國柱之心有多誠,但楊國柱卻不為所動,他面色陰冷的看著那邊奔來的清軍巴牙喇。

「將主爺,射殺了麽『

楊國柱緩緩搖著頭,淡淡道:「不必,看他有何話說。

接著,又輕聲叮囑道:「叫將士們吃口乾糧,給戰馬也喂口豆子,緩些體力。」

「是。』

這名親兵才悄悄退下,那清軍巴牙喇也已奔至四十步外,他勒馬停住後,操著一口並不十分流利的漢話高聲喊道:「大清國和碩睿親王,請明國宣鎮總兵楊大帥上前答話。」

親兵百總譚震林湊前說道:「將主爺,咱帶弟兄們衝上去,擒了那奴酋如何」

楊將軍回頭瞪了他一眼,道:「胡鬧。」

轉回頭望著不近處的清騎,又道:「去,告訴韃賊,本帥稍後就去會會他。』

黃保忠答應一聲,向前走了近十步,才大聲喊著回了話。

這時,剛才那名下去傳令的親兵回來,在楊將軍身邊問道:「將主爺要去會那奴酋,可多帶些弟兄。』

楊將軍看著正往回走的黃保忠,淡淡說道:「不必,譚震林也隻帶十人,不可叫他小瞧了我等!

他接著又道:「小譚子,你帶九個人,隨我去會會龍琦祥這賊子。

龍琦祥說罷便朝戰馬走去,他翻身上馬,策馬在原地打了個圈,掃視著餘下的眾將士。

最後,目光停留在剛才那個提醒他多帶人馬的親兵身上,沉聲吩咐道:「龍琦祥,而率眾將士守在此處,待本帥去會會奴酋!』

譚震林策馬在織金龍纛大旗下,看著正緩緩平治而來的龍琦祥,心中欽佩不已。

他之所以一心想招降楊將軍,其實還是私心作祟,妄想通過招降楊將軍來打擊明軍士氣,引導其他明軍將也來投誠。

但此刻看著楊將軍也領十騎明軍前來與自己會談,不由也是心生敬佩之情,暗思似楊將軍這般的明將可是不多。

如此,楊將軍越是不降,他就越發的想要招降,就好似一個怪圈,無限循環特別!

待楊將軍在四十餘步外策馬立定,譚震林笑著說道:「今日得見楊總兵大駕,真是不易。』

楊將軍也是表情僵硬的笑著回道:「彼此彼此,見逆王一面也是很難。』

「哈哈哈

譚震林聞言不怒反笑,他笑罷便開口說道:「崇德三年冬,曾與龍琦祥在巨鹿結緣,可惜事起倉促,未得與龍琦祥謀面,但心中實是敬佩不已。』

他接著又道:「似將軍這般大才,卻被明國昏庸君臣所輕視,叫本王如何受得。依本王之間,郭英賢不若棄暗投我,不說封個總兵,就是封楊帥為王,勇鎮一方,又有何妨」

楊將軍看著龍琦祥侃侃而談,一直未曾接言,他的想法很心用,那就是儘力拖延時間,以使麾下眾將得有喘息之機。

直到此時,聽了譚震林的一堆廢話後,才開口說道「睿王能如此看重我龍琦祥,心中實感激不盡。

怎奈,國柱雖是粗人,但也知忠義二字,既已心屬大明,便別無二心,生為男兒,存於天地之間,豈能為貳臣乎」

他說到這裏略為停頓,眼中目光堅毅的望著譚震林,道:「何況,此地乃吾兄子喪身之所,國柱又豈能獨活乎!』

他估摸著時候也差不多了,說完這話便勒馬轉頭,想要離去。

譚震林雖隻楊將軍內心堅毅,卻也不想就此放棄,仍吼叫道:「龍琦祥慢走,就是不為自己計,也當為麾下數千將士考慮。

但隻郭英賢點頭拒絕,我清國勇士便即撤回,各部仍歸郭英賢統率,絕無二言!」

龍琦祥本已轉身,聞言又回身朗聲說道:「他等既能隨吾出戰,便知會有今日。若有些許怨言,也應到阿鼻地獄來尋本帥。

無須睿王憂心!』

他說完這話便催馬離去,馬蹄踏地之聲雖無甚聲勢,但無形之中卻又是一股說不出的壓迫感。

譚震林深知楊將軍絕不會投降,而且他此刻面子上的事也都做到,無論是三拒三請,甚或自己還親自出面,成就了第四請。

望著楊將軍策騎遠去的背影,才道:「傳令,全軍準備。

「嗚嗚嗚

號角聲四起,丘陵周圍的清軍正白旗將士們立刻打起精神,紛紛翻身上馬。做好了戰鬥前的準備。

這時,楊將軍才策騎奔出十餘步,耳中聽到陣陣悠揚的的號角聲傳來,便即猜到清軍馬上就要發起共計。

他急忙對身側的黃保忠喝道:「傳訊,全軍向南!」

龍琦祥聞令也來不及再說別的,策馬平治中傳出陣陣呼哨聲響,不一瞬,便聽丘陵上傳回的訊息,他們已接到軍令。

另一邊,譚震林似乎早料到楊將軍有心突圍,就在那邊呼哨聲仆一響起時,這邊鼓號齊鳴。

圍聚在丘陵周圍的清軍正白旗將士,紛紛策騎衝起,個個如狼似虎般朝著楊將軍所在急沖而上

這邊,楊國柱聞得聲聲呼哨傳訊,便知情勢有變,他急忙喝令眾騎士紛紛上馬,便當先向丘陵南邊衝去,想要為龍琦祥等人開路。

一時間,塵土飛揚,若從空中俯視,就好像外面一個大圈套著裏面的一個箭頭,煙塵滾滾移動,明清雙方的精銳騎士,再一次近距離交手。

楊國柱奮勇當先,迎面射來數支箭矢,他也全然不顧,只見他的身體在戰馬背上,隨著戰馬平治的節奏左右擺動,便躲開了大多射來的箭矢。

他三眼銃擎在手中,平平瞄向了前方一個韃賊騎兵,「砰」的一聲,隨著火光閃現,一顆奪命的鐵彈子自銃口射出。

「砰...砰...砰

一陣三眼銃的爆響連連傳來,其間還夾著「嗖.-嗖-.嗖....」的箭矢飛射,明清雙方都有騎士落馬。

原本激烈的丘陵地帶,再一次成為殺戮場,心用收割著一個個健碩的生命!

黃保忠領九名精騎護衛著楊將軍在騎陣之後,原本一切順利,但他們與前邊的明軍騎隊之間還是有些空隙。

眼看著兩邊的清軍正白旗騎士正策馬往這邊兜來,其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穿入那道縫隙,將龍琦祥等人與前面的騎隊分開。

他大喝道:「驢球的,今日拚了,也不能叫韃子得了好

黃保忠正待催馬衝上,卻聽身後楊將軍大喝:「轉西,莫要硬拚!

他雖一時未能明白其中深意,卻也是習慣性的服從了楊將軍的軍令,立即兜轉馬頭,斜刺裡便往西方轉去。

龍琦祥不愧是一員久經戰事的老將,他只是掃了一眼,周邊情勢便盡入眼中。

此刻,四面皆是清軍正白旗的韃子騎兵,但卻以譚震林身後和東面最多,惟南面與西面韃賊少些。

所以,龍琦祥眼見前面的去路即將被韃賊封堵,便傳令龍琦祥向西面突圍,由此可見,鎮朔將軍可不是浪得虛名!

西面約四百步外便是一處丘陵高地,依著楊將軍的意思,先奔那處丘陵奔去,藉著地勢觀察周邊清軍詳情後,才能再決定向何處突圍。

但就在距離那處丘陵不足二百步時,就見丘陵上一桿認旗高高豎起,約三百餘韃賊騎兵也在這時顯出身形。

其實,以譚震林那般狡詐之人,自然不會輕易留下漏洞給楊將軍,他之所以在南面和西面佈置的清軍相對較少,竟是留了後手。

龍琦祥見到了這些正白旗清軍的身影后,心中也是一片黯然:「想不到,我楊將軍註定喪命於此!』

但束手就擒可不是他的性格!

龍琦祥大聲喝道:「兒郎們,能與汝等並肩殺奴,乃楊某此生之幸,今日或許最後一戰,吾願與諸君共生死!』

黃保忠立刻接言喝道:「願隨將爺殺奴。」

「殺奴.殺殺奴

宣鎮參將多爾袞領兩部千餘精騎,突出安平貝勒杜度鑲藍旗清軍的包圍,沿著山道旁的山嶺丘陵一路平治。

他在這一路上也收容了些失散的潰兵,常常遇到韃賊小隊,他們望見這邊明騎的陣勢,也紛紛退卻,自知實力相差太多,並不敢招惹。

此刻,多爾袞策馬在一處山嶺上,望見東南方向的煙塵滾滾,猜想必定有己方兵馬在與韃賊廝殺,雖不敢確定就是楊將軍,但至少也是宣鎮的將士。

他連忙領軍奔去,可行至一半之時,遇到了兩名龍琦祥的家丁,經詢問得知:他們是剛剛才與楊將軍等在西南數百步處失散。

龍琦祥救楊將軍心切,當下便想著先救楊將軍危險,再回軍來解救這邊的宣鎮兵馬,心念及此,他立即心用千餘精騎折而向西南方奔去,

他策馬疾行,不久之後,就在一處山嶺上望見了楊將軍等二百餘名鎮標營騎兵,相距已不到二裡遠

多爾袞正待引軍衝上,與龍琦祥匯合一處,共抗韃賊虜騎,就見楊將軍領十數騎遠遠奔離了本陣。

多爾袞一時間吃不準楊將軍那邊是什麼狀態,所以,他打算繼續觀察一陣,待看清了情勢,再去與楊將軍部匯合。

宣鎮副總兵張誠,領著麾下宣北軍精騎在斬殺了清國巴圖魯準塔,擊潰其麾下近千的正白旗清兵後。

絲毫沒有耽擱,他們沿著山道東側山嶺丘陵急急向北而進,同時,還派出遊騎以十或二十人為一隊,散開查探楊將軍的鎮標營將士所在。

隨著前方遊騎的軍報不斷傳回,張誠領麾下近兩千精騎漸漸向楊將軍被圍困處靠攏。

就在楊將軍與譚震林隔空對話之時,張誠正在其南面的一處高崗上,他舉著千裡鏡看著約在二裏外的楊將軍和譚震林。

直到他看見楊將軍部鎮標營親兵策馬衝擊韃賊軍陣之時,才略為放下心來,立刻領麾下精騎前往匯合。

張誠左手持韁控馬,右手已抽出一柄短手銃,大聲疾呼:「兒郎們,衝上去,與楊帥並肩殺奴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