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織明》第二百六十九章:以寡擊眾,大勝明軍?
遼東的大凌河堡城官廳正殿內,清國工部承政錫翰見皇帝黃台吉面色如常,並無喝止自己的意思,不由在心中暗嘆自己的不容易,終於再一次把住了黃台吉的脈門。

他接著剛才的話,又繼續說道:「雖明軍勢盛,然我大清勇士亦無懼,護衛陛下的五百巴牙喇勇士,與其鏖戰一個時辰,便將之擊退,更斬殺明騎千總以下三百餘人,繳獲無算。」

錫翰每說上一段話,都會停下來偷偷觀察黃台吉的反應,伴君如伴虎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明軍狡猾,另有一部暗中隱伏於大凌河堡外,欲伏擊大凌河守軍梅勒章京翁阿岱,雖明軍有千餘騎,然卻不敵翁阿岱所率三百勇士,鎩羽而歸。

後兩部明軍合於一處,在我勇士追擊之下,死傷慘重,奔逃十數裡,隻余少數明騎落荒逃去,沒入山林深處,料其亦難活命。」

錫翰微微抬頭斜眼偷看,見黃台吉面容安詳,似在靜聽他的回奏,並無想要打斷之意,這才在心中斷定自己終於摸準了黃台吉的脈門。

他的膽子瞬間雄壯了起來,就連語氣都變得十分沉穩,只聽他繼續道:「此役,得陛下親臨戰陣指揮,我大清勇士以寡擊眾,大勝明軍。

雖有內大臣塔瞻、兵部右參政,議政大臣,鑲黃旗巴牙喇纛甲喇章京超哈爾、布延額駙等殞命陣前,為國捐軀。

但他等之英勇表現,正是我大清國日益昌盛的基礎,此役斬殺明軍盈千,屍橫遍野,亦是他等陣前奮勇之結果。」

「賞,塔瞻、超哈爾、布延等為國征戰多年,對朕忠心耿耿,當厚賞!」

黃台吉適時接言,對這一番君臣會談定下了基調,只聽他繼續道:「朕,有些乏累,你們先議一下封賞之事,再有追擊明軍殘敵,也不可放鬆。」

「嗻。臣等接旨。」

錫翰、遏必隆、翁阿岱等齊齊應聲接旨。

這時,正黃旗牛錄章京覺羅碩爾昆卻在門外奏道:「皇上,正藍旗肅親王在外求見聖駕。」

黃台吉聞報後,身子猛地一挺,似乎要起來,但終究體力不支沒能起身,他語音微弱的說道:「傳肅親王進來,你們退下吧。」

「嗻。」

錫翰等人輕聲接旨,悄無聲息地緩緩退出了大殿之外。

在殿門口剛好遇到準備入殿的肅親王豪格,眾人在請安之際,還被他一通訓斥,也幸虧是在黃台吉駐蹕大殿之外,豪格還有所收斂。

…………

「父皇,兒臣救駕來遲,使父皇聖駕受到驚擾,罪該萬死。」

豪格在黃台吉跟前可不敢放肆,即使這裏已無外人在場,他依舊十分小心謹慎。

這其實也與黃台吉對他寄予厚望有著很大關係,因為他是黃台吉的大阿哥,而二阿哥比豪格整整小了十八歲。

此時,豪格已過而立之年,可黃台吉的二阿哥愛新覺羅·葉布舒卻才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在葉布舒之前,黃台吉也有過兩個兒子,就是洛洛與博洛會,但都在幼年早殤,未及成年。

正是因為如此,他明知大兒子豪格有諸多缺陷和毛病,卻也不得不一力培養,因為在目前階段看來,除了豪格並無第二人選。

雖然在愛新覺羅·葉布舒之下,黃台吉還有皇五子愛新覺羅·碩塞,皇六子愛新覺羅·高塞,皇七子愛新覺羅·常舒,皇九子愛新覺羅·福臨,皇十子愛新覺羅·韜塞等五個兒子。

但他們大多都是庶出的皇子,即使是在漢家禮儀教法尚未完全形成的清國,可作為庶出的皇子,仍然無法承襲大位。

其中的皇五子碩塞和皇九子福臨,不是庶妃所生,而皇九子福臨的母親還是五宮之一的永福宮莊妃,但卻才只有四歲而已,根本無從培養。

正是因為這一系列因素,豪格成為了獨一無二的皇位第一繼承人,而黃台吉在他的身上也傾注了許多心血。

怎奈豪格的個性使然,他在軍事指揮上確有乃父之遺傳,也是十分不錯的,只不過豪格行事過於冒險,莽撞與衝動是他致命的弱點。

其實,原本有一個兒子,黃台吉是打算作為自己繼承人來培養的,可惜還未滿周歲,就早殤了。

這便是黃台吉與關睢宮宸妃海蘭珠所生的皇八子,竟然連個名字都沒有來得及選,而海蘭珠也是因此悲傷染疾,久久不愈。

可以相信的一點是,黃台吉對於海蘭珠那絕對是真愛!

就如當初的宸妃海蘭珠誕下皇八子時,黃台吉破天荒的第一次,為一個皇子的降生而大赦天下,可見黃台吉對其的鐘愛程度。

當然,這一份對於皇八子的鐘愛,很大一部分都源自於其母親,正所謂「愛屋及烏」,黃台吉將對於關睢宮宸妃海蘭珠的鐘愛,也轉嫁到了她的兒子身上。

可惜的是,這位誕生時就註定會成為大清皇帝的孩子,卻無法抵禦命運的安排,早早夭亡。

現在的黃台吉,已然感到自己體力一日不如一日,尤其是最近發生的一切,直叫他有一種心力憔悴之感。

正是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之下,他回盛京看望海蘭珠之心,才會那般的堅定。

只因心中缺少了方向和目標,若是連海蘭珠最後一眼都看不到,黃台吉真的不知道自己這幾十年拚搏,到底是為了什麼!

所以,他才會棄錦州戰事於不顧,一心想要回去見自己鍾愛之人一面,惟有如此,黃台吉這個大情種,才會覺得自己在這個世上沒有白活一回。

幾十年的勾心鬥角,才有了意義!

但他對於大清國的未來並非沒有想法和安排,讓自己的兒子能夠承襲大位,仍然是他的一個重要目標,而這個人選就只有眼前的大皇子豪格了。

畢竟,清國現在雖然各項制度章程都已基本建立,但早前部落聯盟形式的制度,仍然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

比如作為當初四大貝勒之首的禮親王代善,就當年四大貝勒共同理事的時代,十分的懷念與嚮往,是這一制度的最大支持者。

而在清國內部,還有一些人也在覬覦黃台吉所擁有的地位與權力,對於這些心懷鬼胎之人,黃台吉多少有所察覺。

他在這幾年中,也為此沒少暗施手段,儘力去削弱一些潛在危險的實力,但是他也自知有他在一天,這些人是不敢露於表面的。

可一旦他遭到某種意外,可不敢保證這些人會像對待他這般,對待新一任的大清國皇帝。

而迫於清國目前的情勢,這些暗地裏蠢蠢欲動之人,手中大多握有一定的實力,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即使是貴為清國皇帝的黃台吉,也不能將他們怎麼樣。

此刻,黃台吉已然在內侍太監的攙扶下坐了起來,他面色慘敗,但氣息卻比剛才好了許多,很顯然他接見錫翰等人時,是故意以虛弱之態展示給他們,或許別有目的。

適才他雖然表現得十分虛弱,但威儀卻絲毫不減,而這時單獨面對豪格又是另一番面孔。

黃台吉面容和善,但其中有隱隱有一絲威嚴在裏邊,他語氣威嚴地對豪格道:「朕,要你守好小凌河即可,你何而自作主張,擅自渡河攻打明軍?」

關於此事,豪格之前就已經上書給黃台吉專門解釋,當時黃台吉也並未多說什麼,但此時卻突然問及這事,使得豪格感覺十分突兀。

他愣了一會,才回道:「父皇,兒臣當時覺得明軍主力畢集黃土嶺,若能趁此時機,一舉毀去其河口的囤糧,無疑會極大地打擊明軍士氣。」

他說到這裏竟突然低下了頭,又道:「兒臣未能謹遵皇命,現今知錯了,還望父皇恕罪!」

黃台吉嘆息了一聲,才說道:「你的想法並未有錯,但作為大阿哥,每遇一事,必當細思足慮,方可決斷。

否則,一旦錯事鑄成,那便悔之晚矣。」

黃台吉滿是慈愛的眼神盯著豪格,又道:「你不止是我大清國的肅親王,不止是正藍旗的旗主,你更是朕的兒子,是將來要承襲大統之人。

周圍有多少隻眼睛在盯著你做事,你可知道?」

其實,黃台吉對於豪格領軍打仗的本事,雖感覺不如自己,但在大清國內部也是不遑多讓。

只不過,軍事上豪格雖然還算說得過去,可在清國內部爭權奪利的政治方面,他簡直就如三歲孩童一般。

尤其是與以智謀出名的睿親王多爾袞跟前,豪格那簡直就如白癡一般,每每被其懟的是啞口無言,隻知口口聲聲的罵娘而已。

而黃台吉最為擔心的也正是這位睿親王,多爾袞一家三個親兄弟,在清國內部已然是僅次於黃台吉、代善的第三股勢力。

這還是在黃台吉的一力打壓之下,可見其謀略與政治能力,有多麼的突出!

現在,雖然豫親王多鐸戰死於疆場之上,使得多爾袞的實力大大削弱,不過,對於阿濟格到底算是那一派的人,黃台吉心中也是沒有底氣。

但是他也毫無辦法,畢竟祖宗成例擺在那裏,更何況這可不是多爾袞一家一人之事,畢竟旗主如何繼承可是乾係清國存亡之大事。

他黃台吉今天能以皇帝身份,廢除多鐸子嗣繼承鑲白旗旗主的資格,那明日便會以同樣借口,對別的八旗旗主下手。

滿洲八旗中,黃台吉與豪格父子二人,也才只能完全掌控正黃、鑲黃,以及正藍這三旗而已,餘下的五旗,其實分別歸屬三股勢力。

第一股自然是黃台吉這邊;第二股就是同時掌控正紅、鑲紅兩旗的禮親王代善;而這第三股勢力便是多爾袞兄弟掌控的正白、鑲白旗勢力。

而作為鑲藍旗旗主的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則是一個遊離在中間的騎牆派。

濟爾哈朗對於黃台吉應該是很忠心的,可一旦黃台吉有了意外,那濟爾哈朗還會不會像忠於黃台吉一般,忠於未來的大清之主,這個任誰也說不準。

「豪格,你今後行事定要穩重妥帖,萬萬不可再行魯莽之事!」黃台吉很明顯已有些苦口婆心了。

面對黃台吉的告誡,豪格確是很認真的側耳傾聽,表現十分恭順地答道:「是。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見到豪格如此表現,黃台吉也感到些許滿意,他繼續道:「你要記住,今後務要與鄭親王搞好關係,使他手中的鑲藍旗成為你的臂助。

還有就是禮親王的幾個兒孫,年輕人嘛總是容易相處一些,將來這禮親王爵位註定要由他們中的人來承襲。

你就算不能將兩紅旗都抓在手中,但至少也要爭取到其中一旗的支持。」

「父皇,兒臣都記下了。」

黃台吉的這番殷殷告誡,使得豪格有一種交待臨終遺言的感覺,一時間連回話都有些許哽咽起來。

然而,黃台吉卻並未在意這些,只聽他繼續道:「今阿濟格已暫代鑲白旗旗主,他近年來雖與你十分相近,但與多爾袞、多鐸畢竟是親兄弟,打斷了骨頭都還連著筋吶。

你雖不至於就此與之疏遠,但卻也不可對之過於信賴,以免將來悔之晚矣!」

這番話說得豪格不由一愣,在他看來阿濟格早與多爾袞、多鐸分道揚鑣,其更是對多爾袞滿滿的怨憤之情。

更何況,最為難得的還是阿濟格與自己,無論是脾氣秉性都十分的投緣,雖是叔侄的輩分,然相處間確如兄弟一般。

豪格也一直奉行黃台吉此前的告誡,儘力拉攏阿濟格,使之進一步遠離多爾袞,可現在黃台吉卻又要自己加意防備他,真叫豪格有些不能接受。

但在黃台吉的跟前,他卻不敢提出絲毫疑問,只能乖乖的奉旨行事,所以也立刻接言:「是,父皇。兒臣都記下了。」

黃台吉見他如此懂事,心中些許安慰,但終覺有些不能放心,便再叮囑著:「還有一點,你也要記好。

今後若是於戰場之上,再遇到宣府張誠所領的明軍,你一定不可大意和輕視,定要好生認真對待,不可以此前對戰明軍的策略待之。

此事一定時刻牢記,不可或忘!」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