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多少有點問題的除魔錄》第一百八十六章 頓悟
十方意識頓開,腦子裡的許多晦澀,突然就清明了起來。

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就是想讓世人對這個世界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解,所謂「覺悟見真」,其實就是讓你拋開事物的外表,去思索其背後的本質,而「心中是如來」這麼一句話也是這麼來的。

大乘佛教的核心觀念,是督促人去思考的,眾生皆思考,眾生皆見本心,見心中如來,如此,眾生皆解脫,眾生皆自由,最終便能達到眾生皆佛。

當你放棄思考的時候,你就在放棄自己身為人類的尊嚴,也放棄了成佛的資格。

比如,有些人把自己的快樂寄托在某件事物上,比如追星,他看見自己喜歡的明星變得更好了,上了什麼節目,人氣提高了多少,又賺了多少多少錢,所以他們歡呼雀躍,自己也跟著高興了起來

有時候,看見自己喜歡的明星炸圈了,倒霉了,起節奏了,所以他們也跟著沮喪了起來。

這樣的快樂,有意義嗎?你甚至都不是在為了自己而快樂,你的快樂不是出自你的思考,你的靈魂被別的東西所牽絆。

快樂是快樂了,但毫無自由。

當快樂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拿起一個金屬玻璃組成的機器,跟著上面的提示點點點就可以得到的時候,

這快樂一定是廉價而不健康的,因為你的快樂和你自身無關。

連自己到底是否開心都不思考,那開心的意義是什麼呢?

很多人都覺得,開心就開心了,何必自尋煩惱去思考什麼「開心的意義」?開心有意義嗎?什麼東西都要問,有什麼意義,那這個問題又有什麼意義?

答案就是,這就是自由的本相。

人類必須思考,這是人類存在的意義,你應該對你的每個行為都思考,都深思熟慮,都探究背後的本因,最後,哪怕是做出相同的選擇,也比不思考更有意義。

正所謂曾有「匹夫一怒,街頭憤而殺人」,又有「士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

二者都是激怒殺人,結果上看毫無區別。

但實際上,匹夫一怒,街頭怒火中燒,憤怒殺人,是頭腦一熱,是被怒火驅使,被本能驅使,被鎖鏈綁縛著行動。

士之怒,是深思熟慮,是經過思考,他的怒火不是被本能驅使,而是明白怒火的來源,明白這怒火的起因,所以做出終結這一切的決定。

所以,有的人頭腦一熱,上去捅死了人,事後卻會無比後悔,。

因為他沒經過思考,他被怒火驅使過後,才發現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思考之後才發現自己其實沒有必要殺人。

但士之怒卻根本不會後悔,因為他動手之前就經過了深思熟慮,就已經明白自己做出決定的起因,過程,並得出了這樣是最好的方法,於是毅然去做,雖九死猶無悔。

這便是「一腔血勇」與「義之所在」的區別。

只要經過你的思考之後的行為,無論做什麼,都只需要承擔後果。

就算你做出的結果和那些沒有思考的人做出的事情是一樣的,你的行為也比他們更有意義。

因為他們是誤打誤撞,而你是有的放矢。

這便是自由與不自由的區別。

去踐行自己的道路,去實現自己思考得出來的結果,去使用自己思考得出來的方法,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更自由的事情嗎?

這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逍遙。

有了這樣的自由,所以解脫,不畏生死,不懼強敵,可以以道為生,為道而死。

自由,就是人在覺悟之後達到了大智慧,從所有苦因中解脫。

眾生是非顛倒,認假為真,沉淪在苦海中無法自拔,究其根本,就是因為幾乎每一個生命,每一個人,都像奴隸一樣,被重重枷鎖奴役和束縛,沒有一個眾生能作得了自己的主,能真真正正做自己的主人。

所以他們不自由,身不由己的生,身不由己的死,身不由己的愛和恨,身不由己的奔波操勞一生,既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也不知道怎樣才能擺脫這一切,只是慣性的生活著,生老病死著,在枷鎖的束縛下,被諸多事物驅使,不得自由。

舉例而言,世尊如來,佛祖釋迦摩尼,本名是喬達摩·悉達多,他出身於最高的高種姓,父親是一國國王,號稱凈飯王。

身為王子,佛祖自小就有三十二位侍女服侍,四季居住在不同的宮殿中,過著無比奢華的生活。

他的人生可以說是完美的典範,一出生就是王子之位,註定要繼承王位,從小在群芳環繞的宮殿裡享盡榮華,但卻沒有被養廢掉,實際上正相反,他飽讀詩書,身體高大健壯,面容英俊不凡,文武雙全,而且性格溫和善良。

他能令所有女人一見傾心,哪怕是鄰國那美貌無比的公主看見他,也瞬間淪落。

他有著令其他勇士臣服的人格魅力,作為王的繼承者,追隨者無數,人人都願意跟在他的身後。

他不僅娶到了溫柔美麗的公主,還有了一個健康活潑的兒子,盡享天倫之樂,只需要繼承王位,就可以享受賢王之名,然後圓滿度過這樣的人生。

這樣的一生,已經是凡人們所能奢望的極致了吧!

千般榮華,萬種富貴,富足完滿,不管是精神需求還是生活需求,都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但是,在一個半夜,尚且年幼的釋迦摩尼,悄悄起床,獨自離開了富麗堂皇的宮殿,離開了他的國家,他走到河邊,剃掉了自己的鬍鬚和頭髮,拋棄了自己的貴族身份,甚至拋棄了自己的妻兒與父親,拋棄了金銀財寶,身無長物,獨自朝著極遠處的世界走去。

他開始了自己的旅行,開始了自己的思索。

一開始,他獨自在樹下結跏趺坐。他身無覆蓋,不避風雨,目不瞬動,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體放下,或限制呼吸,頭腦發怵,如針刺骨,或牙舌頂顎,強壓內心,汗如泉湧。

由於他凈心守戒,不臥不起,乃至一隻大雕在他頭上結巢哺雛,糞汙其身也聽之由之。

佛祖獨修苦行,六年之久,他由最初每日食一麻一麥,漸漸至七日食一麻一麥以至於不飲不食起來,終於,他身體變得極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觸背脊。

他的身體在旅途中衰弱,因為苦修而生病,英俊的容貌逐漸變得滄桑。

他失去了一切,好像什麼也沒得到。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對諸多凡人而言,他的生活已經完美無缺了,為什麼他要放棄這一切,一個人在外面流浪,靠乞討為生?

搞得自己狼狽不堪,英俊的容貌被歲月所抹消,健壯的身體因苦難而瘦弱,甚至連家人與王位都失去了,簡直虧到姥姥家了。

一切的原因,只是因為他感覺到了「不自由」。

是的,不自由。

他天資聰慧,所以他可以感覺到不自由,他好像是被一張巨大的網包裹著,被無數的絲線纏住,然後拖向死亡,不得解脫。

這張網是什麼呢?

年輕時候的佛祖不知道,他只是隱隱約約感知到了,卻不知道那是什麼。

他不自由,被這張網所束縛,被這張網所捆綁,拖拽,在其中滾來滾去,卻始終無法脫出其中,凡人沉淪紅塵無法察覺,佛祖卻天生智慧,察覺到了這張網的存在。

為了脫離這張網,他毅然放棄了一切。

可是,蹉跎半生,獨自一人苦修,他失去了所有東西,整整六年過去了,纏繞他的網雖然數量變少了,可是依然存在,而他依然沒有明白那張網是什麼。

年輕的佛祖,起身,重新進食,然後繼續遠行,獨自徒步來到菩提伽耶,坐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樹下開始思考,他想不明白那到底是什麼。

他開始思考,老病死苦,種種不如意事,從何而來?

菩提樹上,月升日落,潮起潮歇。

菩提樹下,結跏趺坐,靜思默想。

他開始思考,快速的思考。

正如同十方現在一樣。

因為他明白了,明白了當初佛祖於菩提樹下的想通了什麼!

如果能識得自性,這一悟便可以直入佛地。

善!用智慧觀照自身,是謂思索,有思索,就能裡外光明澄徹,認識到自己本來的真心。

認識了自己本來的真心,即是得到本來無礙的自在解脫,如此,便成了佛!

佛並不是什麼超凡的存在,佛不能滅世,沒有神通,甚至佛也可能是普通人,甚至不能去影響這世間的種種。

佛只是一個悟通了因果之法的智者,他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將這些智慧帶給他人。

佛,即覺悟者,僅此而已。

佛家修行,追求萬般,分作無數支脈,有法華宗,真言宗,密宗,各有經義追求,其中有大乘一流,追求為何?

無他,四字而已——

眾生皆佛。

人人皆可,開識,覺悟,於是,眾生皆佛。

釋迦摩尼到底悟到了什麼?

在菩提樹下,他終於察覺到了,束縛自己的那張網是什麼,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物是絕對獨立的,任何事物都必然在某種程度上與其他事物相關聯。

不在這張網上的東西,對其他事物而言就不存在,當你存在,你就已經落入了這張大網,你被看見,聽見,碰見,干涉其他事物,便是落入這張網中。

眾生皆在其中。

網是怎麼來的呢?

很簡單,事,物,人,諸多存在之間,通過各種感官聯繫,一動便相互牽扯,譬如你今年栽下樹木,明年他人就可以在此乘涼,又比如你昨天打了同桌一耳光,下課他就絆了你一腳。

如此種種牽絆,聯繫,便是因果。

有因就有果,果又成為新的因,因果流轉,生生不息。

因果,彷彿是無數縱橫交錯的絲線,構成了無數的,飄飄揚揚,有聚有散的「網」。

這一張因果大網,籠罩一切,每個人都是這張網裡的一根線,兩根線相交,便是網。

這些交點就具現為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這種交點,佛祖稱之為「緣」。

所謂緣起緣滅,便是一根根因果之線相交,後又分離。

這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緣而誕生出來的。有緣,故而有了一切你所見所聞所感的事物。

這也是佛教開識的根本,超感知的來源。

開識,不只是觀測到,而是通過緣起緣滅,而感知到這一張因果大網,正如同佛祖感覺到這張大網的存在。

而佛祖當初菩提樹下悟道的根本,便是「緣起性空」。

佛祖終於意識到了,這張大網是掙脫不開的,是不可能脫出去的,因為這大網便是組成世界的本身,大網本身並不存在,因果之間的交涉,因緣而起,緣盡而散。

所以,真正的自由,不是掙脫大網,而是照見本性,隨緣而起,以本性為指導,方能在大網之中證得自在,無有拘束。

水有阻力,可魚兒在水中依然自由。

因果之網阻力更甚,但通過思考,照見本性,通過本性引領行為,如此在因果之網中,也能如魚得水。

十方端坐,身下蓮花盛開。

意識已開,他卻並無喜悲,一一手拈花,突然吟誦道:「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欲求見佛,須見自心佛性,但識眾生,只因眾生迷佛,非是佛迷眾生!」

「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

然後,他看向掌心的佛國,聲如天龍,振聾發聵!

「佛在眾生中,即是眾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

「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得大自在!」

十方心中頓悟,照見本性,與掌中佛國裡宣講自己所悟!

他金身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凈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

身下寶蓮,放出光華,周滿世界,有百千億葉,其華光明,復有無量妙寶百千摩尼,映飾珍奇,明曜日月,彼蓮華量至百千由旬,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

天上院宮倒吸一口涼氣!

頓悟?!

一朝頓悟,立證佛陀!這大菩薩,有了佛陀果位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