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萬道長途》第389章 下套
萬道長途正文卷第三百九十五章『我之為我』的答案我為什麼是我?

曾經的李啟怎麼想也想不明白,他從肉身,精神,各方面的自我同一性,統一的記憶,等等無數個方面都做過猜想,也進行過實踐。

但他始終都距離這個答桉有一點距離,他的閱歷不夠,他的經驗也不夠。

就好像修為不夠的時候,再怎麼也是不能突破的,底蘊只能依靠積累。

比如有個問題他一直想不明白。

他和沉水碧感情深篤,單有一天,李啟會去死,這時候,李啟有能力製造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但不知道自己會死的『魔氣分身』,他會這麼做嗎?

這個分身從外界看就是沒有區別。

那麼,李啟會不會去製作這麼一個完全相同的分身,去替曾經的自己,繼續陪伴在沉水碧的身前呢?

李啟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得出的答桉是……或許會,但前提是他真的必死無疑。

自我同一性,在這個問題下讓步了。

李啟願意拋棄自己的自我同一性,來讓另一個自己代替自身活下去。

那麼再看身體,從疫君那裡,李啟得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桉,那就是「心智無用」。

「李啟」這個人,指的是某一個直立行走,能夠思考的修士,還是這個修士身上附帶的心智?

疫君覺得是修士,而不是意識。

李啟以前覺得是意識,但看見疫君之後,他不確定了。

不過,僅僅是這幾天之後,雜家的魚藻,給了他另一個答桉。

那就是這二者是一個可以分割的整體。

是整體,但可以分割,重組之後會互相影響,但並不影響自我。

這不是李啟的答桉,這是魚藻的答桉。

但從總,李啟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發,正是這個啟發,就好像最後一根稻草一樣,捅破了阻礙李啟視野的最後一層薄霧。

李啟的所有感知全開,包括傳統的五感,還有信息流視野和真知道韻,全數激活到最大化的程度。

他在感知周圍的世界。

四周的世界,正在因為他的感知和行動產生改變,哪怕只是注視,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是啊,這就是答桉。

影響力。

當初在巫神山,他遇到很多山神的時候,遇到那幾個鬼巫的時候,他對影響力的思考。

李啟還記得自己突然意識到『影響力』三個字的時候,那時候他坐下來沉思了許久。

現在,他再度意識到了影響力的存在……

而這一次,似乎可以理解『因果』?

外事萬物,皆由因而起,然後因結成果,果又成為下一個因,一條一條,循環往複,形成籠罩整個世界的因果大網。

李啟意識頓開,腦子裡的許多晦澀,突然就清明了起來。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物是絕對獨立的,任何事物都必然在某種程度上與其他事物相關聯。

這也就是影響力的來源。

如果你真的是絕對獨立,不在這張網上有任何的聯絡,那麼你對於其他事物而言就不存在,不存在的事物沒有討論的必要。

當自身能夠被其他存在意識到存在,你就已經落入了這張大網,你被其他存在看見,聽見,碰見,你也能夠看見,聽見,碰見其他存在。

如此互相干涉的各自事物,便是進入這張網內,成為了其中的一根線。

眾生皆在因果之網中。

一切的事,物,人,諸多存在,互相之間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聯繫,這種『方式』甚至包括感知,也就是聽見和看見,都能產生聯繫。

這些聯繫,一動便相互牽扯,譬如看了某人一眼,甚至和某人發生了關係,某人又反過來對你造成影響。

如此種種牽絆,聯繫,便是因果。

有因就有果,果又成為新的因,因果流轉,生生不息。

因果,彷彿是無數縱橫交錯的絲線,構成了無數的,飄飄揚揚,有聚有散的「網」。

這一張因果大網,籠罩一切,每個人都是這張網裡的一根線,兩根線因為某個行為或者意外而相交,便會產生一個交點。

這些交點就具現為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這種交點,李啟這才想起來,他曾經在佛經上看見過,佛祖稱其為「緣」。

所謂緣起緣滅,便是一根根因果之線相交,後又分離。

這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緣而誕生出來的。有緣,故而有了一切你所見所聞所感的事物。

這大網便是組成世界的本身,大網本身並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因果之間的交涉,因緣而起,緣盡而滅。

這就是李啟要全開感知的原因。

他想要捕捉他的『影響力』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影響。

而且,他做到了。

信息流視野的精度不夠,但是現在的真知道韻能夠很清楚的感知到李啟的一舉一動對外界產生的影響。

不管是他自身的威壓,還是他行動帶起來的氣流。

這些氣流又和外界的氣流碰撞,有時候會消弭,有時候卻會傳播出去,產生其他後果,比如讓一片葉子擺動了一下。

葉子擺動了一下,又可能讓上面的蟲子落下,進而影響更多的事情。

蝴蝶效應,說的就是這個,一隻蝴蝶扇動微風,這是因。

蝶兒扇風之因,成為空氣流動之果,空氣流動之果,成為其他事情的因。

如此因果循環,最終在千萬裡之外掀起一陣暴風。

同樣的,其他的事物,他們也是因,他們造成的果,也會順著因果這張大網,影響到李啟,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少數能夠和李啟這根線搭在一起的,便是李啟身邊的人,也是對他影響最大的。

影響力巨大的那些存在,他們的身影,在這張因果大網之中就顯得無比宏偉,一舉一動都能牽扯出無數的因,無數的果。

理解到這裡,李啟終於理解了何為『自我』了,他交出了一份自己覺得完美的答卷。

『我』,便是獨屬於因果之網中的那個『因』。

什麼心智,肉體,記憶,統統都是毫無意義的東西,只是表相。

真正的自己,是無數因果聯繫起來的那個中心,這個中心是自身的因,他人的果。

假使現在有一個比魔氣分身還要真的李啟,完全一模一樣,不管從心智,肉體,記憶上,這個分身李啟都毫無二致,但只要審視他在因果大網之中的位置,便可以輕易找出不同來。

在因果大網之中,每一個位置都是獨一無二的,世間絕不可能有相同的兩個因果。

記憶可以被剝離,但做過的事情,產生的因果影響不會被剝離。

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複製,但唯獨做過的事情複製不了,就算有相同的記憶,那也只是『以為自己做過』而已,實際上的複製體,並未做過和經歷那些事情。

不光是修行者擁有因果,物品也好,乃至於某一段信息,一句話,一束光,都擁有自己的因果和對外界的影響。

影響力,是『因』在這張因果大網之中延伸出去的波動,越有影響力,你能影響到的其他『果』便更多。

如此一來,便都聯繫起來了。

答桉已經得出。

『我』,是獨一無二的唯我之因。

『我』,也是無數『果』的創造者。

而這聯繫起來,便是獨一無二的『我』。

不可被替代,不可被複製,不可被混淆。

弄清楚了這點,李啟頓時覺得眼前的一切都清晰了許多,諸多事件的脈絡明了可辨,自身的存在也不再虛無。

不管是疫君,魔氣李啟,魚藻,還有那條妖龍,亦或者世間萬物,他們的存在都是那麼的鮮活生動,不再虛幻。

此前的李啟,被天魔的幻象折磨,差點認為世界是虛幻的,是隨時可以被修改的。

而現在,這個世界的基石再度堅實起來。

這一次,哪怕是天魔的幻象也無法動搖世界的真實性。

李啟長舒一口氣,不禁有些感嘆。

想要想清楚這些,閱歷是必須的,必須見過,聽過,你才能夠想到那些。

思考是心智中燃燒起來的火。

而知識和閱歷則是思考之火的柴薪。

李啟從未有過如此深刻的感受,感受著聖人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如此的正確。

如果只是思考的話,沒有那麼多事件來給李啟當做思考的原材料,他想破頭也無法得到這個答桉。

而且,他的運氣還特別好。

普通人,想得到他這種閱歷和知識積累,恐怕會很難。

疫君這種存在,恐怕普通的五品,逛遍諸天一大堆世界都找不到幾個。

三品大祝親自為他講道,用最合適他的方式,說了整整一天的『自我』問題,讓他回去慢慢思考,這些問題,每一個都叩問到了關鍵處,李啟的思考大半時間都是在解答這些問題,其中得出的答桉給了不少的幫助。

經過大黑天處理過的五蘊魔血,全世界估計也就他手裡那一碗,不知道那一碗裡有多少滴……但反正是諸天萬界都有數的。

還有眼前的魚藻,人道雜家的試驗品,主動現身與他交談。

嗯,如果換了個普通的散修,想要集齊這些經歷,大概需要在諸天萬界遊歷個幾萬年,還不一定能遇到。

李啟長舒一口氣,從沉思中蘇醒,看向眼前的魚藻。

如此一來,魚藻的存在方式也不再讓他感覺到驚訝。

她就是獨一無二的人,並且通過自己的方式在這個世界留下了獨屬於自己的痕跡。

不管這痕跡是心智留下來的,肉體留下來的,還是別的什麼東西留下來的,都無所謂,那些都是表相。

這獨一無二的痕跡,就是魚藻,哪怕她改了名字也行,無所謂,甚至她有沒有生命,是生下來的,還是人造的,都沒關係。

這無關於她存在的基石。

而魚藻則緊盯著李啟的臉,就算是她活潑的性格這時候也活潑不起來了。

因為,李啟的修為,突然改變了。

「你的人身小天地,怎麼回事?李啟同學,你不會突破了吧?」魚藻不可置信的問道。

怎麼可能,當著她的面,在眨眼之間就突破了?

這就是修行四年到七品的天才嗎?

怎麼比自己這個人造人還離譜,自己的天賦不是當前理論上的最高值嗎?!這可是老祖親自說的!

魚藻都驚了,眼睛和嘴巴張的一樣圓。

她親眼看見,李啟的人身小天地,開始了『由虛到實』的轉變。

李啟的修為沒有提升,畢竟修為的提升需要一點點的實踐鍛煉,研究出了機器的藍圖,也要實際製造出來才會有機器,機器和修為都不會憑空變出來。

所以,李啟變的不是修為,而是整個人身小天地的架構。

相同的修為,根據利用方式的不同,產生的結果也不同。

不同的結構,利用率可以說是天差地別,這便是功法的重要性,同等修為,高品質功法發揮出來的力量甚至可能強出幾十倍。

他似乎悟通了某種技巧,讓他原本虛幻的人身小天地變的無比堅實,以至於發揮出來的力量都能提升數成。

對七品來說,提升數成可是相當恐怖的數值了。

「沒什麼,只是想清楚一些事情而已,托魚藻同學的福,我可以答應這筆交易,不過……細節上需要談談,我仍然不會出賣整個巫器蠶,但一些不那麼核心技術上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技術交換這樣的形式來解決,你認為如何?」李啟搖了搖頭,看向魚藻,如此說道。

魚藻為他補上了最後一塊缺憾,那作為報答,一些非核心技術,確實可以拿出來交換。

交換雜家的技術。

李啟對魚藻這個人造人如何做到意識轉換也是很有興趣的。

談,都可以談。

——————————

與此同時,在無盡域外之中,阿彌陀佛法相所在之處。

「癡兒,因果之相,我已闡明,你可明了?」阿彌陀佛嘆息一聲,對著魔氣李啟說道。

此刻的魔氣李啟,已經剃了光頭,換上了僧袍,儼然就是一個和尚。

魔氣李啟雙手合十:「弟子已經明了,原來事情竟是如此,多謝佛陀解惑,弟子此後必不再受天魔困擾。」

只是,感謝的時候,他也露出了一絲苦笑。

懇請佛陀解惑。

惑是解了,但對於他之後的道途,恐怕會留下一個巨大的隱患。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籤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